《雜阿含經》四二四記載,在我們這個世界,以千計太陽系組成的的小世界中心,日光無法照臨,暗冥無光。其中有眾生生在此處,在暗冥中受極大苦;以千計的小世界組成的中千世界,同樣是中心暗冥無光,也有眾生在其中受大苦難;以千計的中千世界組成的三千大千世界,其中心也是暗冥無光,同樣有眾生在其中受無量之苦。
這樣看起來,我想是否如此:小千世界指銀河系。因為佛教以人為本位的,沒有人的星球是不予討論的。意指銀河係有以千計的有人類文明的星球。銀河係是中心是黑洞?因為黑洞引力太強,連光都不能逃逸,所以恆星的光輝無法照亮黑洞。銀河系的所有天體都是圍繞此黑洞旋轉。黑洞就有地獄存在(當然還有其它地獄)?
在另外一本經書《起世經》中,有關於我們這個小千世界的形象描述:此千世界,狀如周羅。 《起世經》譯於隋代,當時人們稱盤起的髮髻為周羅。也就很形像地描述這個銀河係是個螺旋狀的。
同樣,以千計的小千世界,也是圍繞著黑洞旋轉的,這個系統就是一個中千世界;再以千計的中千世界又圍繞一個更大的黑洞旋轉,從而構成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根據《起世經》,此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時生起,同時毀滅。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應當是對應我們認知的宇宙。三千大千世界之上,還有許多層天道,最上一層天道是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大劫,即宇宙生成毀滅的八萬次週期。
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生成時,從大梵天而下,依次而成。漸至人道、地獄等道,至此為世界成。
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最後毀滅於火劫,在火劫之初,雨水漸少,漸漸完全不再降雨,草木全部乾枯,大海之水日漸減少,從極深到數丈、再到深不及腳踝,終於乾枯、塵土飛揚。從地獄向上,逐漸燒毀,直至梵天,全部毀盡。一切眾生,或上升到三千大千世界之上的光音天,或轉生到其他世界。世界成時,又從光音天下生,或從其他世界轉生過來。如此循環不已,無窮無盡、無始無終。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黑洞和時間的關係
依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重力會使時間慢下來。因此當我們接近黑洞的時候,由於受到極強的重力效應,時間確實會緩慢下來,甚至有可能在我們接近到黑洞某個範圍內,當經過一秒鐘時,外界已過了100年。
若把時鐘放在重力微弱的地方(例如地球)是很難(但仍可以辦到)測出重力對時間的影響的。但若把時鐘放在重力強大,如黑洞之處,則立刻可見到重力對時間產生的影響,至於影響之大小又依觀察者位置之不同而有不同。對於掉入黑洞中的太空旅行者而言,重力增大會使他對事物的認知加快;他會覺得他被黑洞吸了進去,一下子就到了「底」。但對位於遠方,不受黑洞影響的觀察者而言,看到的情形與此恰好相反。在他們的眼中,那位不幸的太空人似乎動得很慢,而且好像越接近黑洞,就移動得越緩慢。原因是,根據相對論的預測,黑洞的強大重力會使時間延緩下來,所以那個太空人似乎永遠都還沒掉落到底。在最底下的地方?所有的質量和能量都被濃縮為極小的點?空間消失了,時間也停止了。黑洞內應用於外界的一切物理定律都宣告終止,因此我們無從得知黑洞裡到底是何種光景。
有一位學家〈史瓦西〉算出一個範圍,再範圍之內的時間和各種物理現象都和外面不同,例如:時間較慢、重力較大。因為是史瓦西算出來的,所以稱為史瓦西半徑界面,又稱事像地平面。
事像地平面指的是黑洞內時間與外界是完全不同的狀態,由於光被重力所牽引,在黑洞裡的時間一分鐘或許等於外界的數十年,好比說妳現在被吸入黑洞內,妳在裡面一分鐘後就會被擠縮壓毀,可是或許在幾秒後妳看到了有其他人也被吸入黑洞內,但這其實是數十年後被吸入的...
************
佛教的時間體系
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
人間一百年,為忉利天一晝夜
人間二百年,為夜摩天一晝夜
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
人間八百年,為化樂天一晝夜
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他化自在天一晝夜
根據《華嚴經》:
娑婆世界的一劫,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才一晝夜;
極樂世界的一劫,於金剛堅佛剎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晝夜;
袈裟幢世界的一劫,於善勝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不退轉音聲輪才一晝夜;
不退轉音聲輪世界的一劫,於法幢佛剎的離垢世界才一晝夜;
離垢世界的一劫,於獅佛剎的善燈世界才一晝夜;
善燈世界的一劫,於光明幢佛剎的妙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妙光明世界的一劫,於法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難超過世界才一晝夜;
難超過世界的一劫,於一切神通光明佛剎的莊嚴慧世界才一晝夜;
莊嚴慧世界的一劫,於月智佛剎的鏡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從鏡光明世界一劫,於賢勝佛剎的勝蓮花世界才一晝夜.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佛教的空間觀(三界二十八天)
【十法界】
十法界:
佛、菩薩、辟之佛、羅漢、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十法界中的佛法界,那是超出眾生之外,其餘的九法界--菩薩、辟之佛、羅漢、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還在眾生之內,所以都叫眾生。
十法界分為四聖與六凡。
【四聖】
佛、菩薩、辟之佛、羅漢,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聖人。
一、佛:
佛是世、出世間,最究竟圓滿的聖者,度眾功行圓滿,達到自覺、覺他、覺滿,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是出世聖人中最高的境界。
二、菩薩
為「菩提薩埵」之簡稱,意為「覺有情」,謂既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菩薩發大慈悲心,除了轉化自己的煩惱,並廣修六度萬行,自渡渡人,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漸圓滿一切功德。
三、辟支佛
分為二種:一種是生於佛世,聞佛說十二因緣,修證成道,稱為「緣覺」;另一種是生於無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觀自心、外境的變遷而悟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證到緣覺果,稱為「獨覺」,修十二因緣,沒有老師教導而自悟,自渡不渡人。
四、羅漢(聲聞)
羅漢(聲聞)修習四諦法(苦集滅道)而得證聖果,必有老師教導而悟道,自渡不渡人。聲聞極果為阿羅漢,羅漢含有三義:(一)、殺賊義,謂殺盡煩惱賊。(二)、應供義,謂已斷盡三界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養。(三)、不生義,謂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六凡】
一切眾生,沉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內,由其所造作之罪業不同,因而六道輪迴。六道有善惡之別,天、人、阿修羅屬於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屬於三惡道,亦稱三塗,即血塗、刀塗、火塗。
以修道而言,天道耽于遊樂,修羅道雖有天之福卻瞋心重,三惡道多苦難、多愚癡,故此五道皆難修行;惟有人道,苦樂參半,智慧較高,最適宜修道。
一、天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謂十善,即[身]不造殺、盜、淫;[口]不言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不行貪、瞋、癡。若修十善,又修四禪八定,將來所感的果報,即是在色界天和無色界天。
二、人
受持五戒,來世得生為人,六道中只有人才能修行。五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若受上品五戒,則大富大貴,若只持少分戒,雖得人身,卻感貧窮或六根不具的果報。由於每一個人戒行持守不同,因此將來所得的果報就有貧富、壽夭、智愚、美醜、高矮……等不同。
三、阿修羅
過去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種種善事時,心存瞋恚、傲慢……等惡念,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遂感修羅的果報。
四、畜生
眾生因貪欲癡想心,是非不分,無智慧,飲酒過度,欠債等,造作下品十惡,而感畜生的果報。畜生道常為他所宰殺,或彼此弱肉強食,互相殘害,故又稱為「血塗」。
五、餓鬼
若慳貪不捨,不知佈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惡事,造諸惡業,則感餓鬼的果報。餓鬼道又有勝劣之別,有福者為神,無福者常在饑餓當中,經常受刀杖驅逼之苦,稱為「刀塗」。
六、地獄
六道當中,地獄道最苦。凡造五逆十惡、謗法破戒,皆招感地獄果報在地獄當中,隨個人業力所感,苦報與壽命各不相同。地獄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地獄道眾生常受寒冰或猛火的煎熬,故稱為「火塗」。
【結論】
淨土:成佛中途站,可離開六道輪迴
(1)西方淨土:阿彌陀佛
(2)東方淨土:藥師佛
(3)彌勒小淨土:彌勒菩薩,下一尊佛
十法界不離吾人當前這一念心,悟者為聖,迷者為凡,所謂「三點似星相,橫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出,作佛亦由它」,每起一念,即落一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若能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從善如流,依聖者之路,從因上努力,人生必定愈來愈光明,終而超凡入聖,果證菩提。
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接引十方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不退成佛,往生的條件必須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生與阿彌陀佛有緣,絕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一定要看破放下,放下一切執著,隨緣行善,老實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後乘願再來度一切苦難眾生,我們早一天成就與我們有緣的眾生就早一天得度,只有我們成就了,才能有能力幫助他們解脫,願一切眾生早日圓成佛道!
【三界】
三界指眾生所居住的欲界、色界、無色界。
一、欲界
欲界指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間包括人界四大洲、阿修羅,下至畜生、餓鬼、地獄等,因為此界為男女雜居,多諸染欲,因此稱為欲界。
二、色界
色界指遠離欲界的淫、食二欲,但是仍然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沒有欲染,也沒有女形,眾生皆由化生;色界的宮殿高大,由色所化生,一切殊妙精好。因為此界尚有色質,因此稱為色界。
三、無色界
無色界指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沒有物質生活的有情所居住的世界。此界沒有任何物質之物,也沒有身體、宮殿、國土,只有心識,住在深妙的禪定之中,因此稱為無色界。
【二十八天】
天界有二十八天,指欲界的六欲天、色界的四禪十八天、無色界的四無色天。
欲界有六天:
(1)四天王天、(2)忉利天、(3)夜摩天、
(4)兜率天、(5)化樂天、(6)他化自在天
色界有共十八天:
<初禪三天>
(7)梵眾天、(8)梵輔天、(9)大梵天
<二禪三天>
(10)少光天、(11)無量光天、(12)光音天
<三禪三天>
(13)少淨天、(14)無量淨天、(15)徧淨天
<四禪九天>
(16)福生天、(17)福愛天、(18)廣果天、
(19)無想天、(20)無煩天、(21)無熱天、
(22)善現天、(23)善見天、(24)色究竟天
無色界有四天:
(25)空無邊處天、(26)識無邊處天、(27)無所有處天、(28)非想非非想處天
一、六欲天
六欲天,在身方面似乎離開了愛欲,但在心方面,還有少許愛念,尚未完全清淨,所以就叫做欲界眾生。欲界六天又分為地居天與空居天。
1.地居天:
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
地居天由於居於須彌山,因此名為地居,天神的男女淫事與人間無異。
楞嚴經對於淫欲果報,分析得十分詳細透徹,欲心重而兼犯禁戒,當然即墮阿鼻地獄,輕者逐漸高升。這六欲天亦因靜多動少,清心寡欲,欲心漸漸輕,生天層層高。要完全絕欲才能證無漏四禪天。淫欲為生死根本,不斷淫欲,想升天界猶不可能,況欲證無上菩提耶!所以想修三摩地,想出生死苦海,必須先過此關。
(1)四天王天:
有些世間人要修道,但又不知道怎樣求證常住真性,不生不滅法,又捨不得妻妾的恩愛。不過他遵守五戒,於邪淫方面,身既不犯,心亦不想。心不想就不會奔流縱逸,愛水澄清,心地自然光明,所以命終之後,就可以上生天界,和日月做鄰居,位於須彌山腰,這一類叫做四天王天,為帝釋外臣,保護忉利天的安全。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此四天離人間有四萬二千由旬之遠,身長七十五丈,壽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合計九百萬歲。
(2)忉利天:
又名三十三天,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的須彌山頂,中間為善見城,天主為釋提桓因,四方各八天,共為三十三天。據《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五所載,分別為:住善法堂天、住峰天、住山頂天、善見城天、缽私地天、住俱吒天、雜殿天、住歡喜園天、光明天、波利耶多樹園天、險岸天、住雜險岸天、住摩尼藏天、旋行地天、金殿天、鬘影處天、住柔軟地天、雜莊嚴天、如意地天、微細行天、歌音喜樂天、威德輪天、月行天、閻摩娑羅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眾分天、住輪天、上行天、威德顏天、威德焰輪天、清淨天等。
對於自己的正式妻子或丈夫,淫愛已十分微薄,情欲亦十分清淡。雖然於清淨獨居時,還未能完全清淨無欲念,這人命終後就能超日月之光明,生須彌山之頂,好地居天,和人間不接觸,這叫做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距離人間六百七十二萬里,身長一百五十丈,以人間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
2.空居天:
包括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1)夜摩天(須焰摩天):
夜摩意思為時分,此天對於欲境知道節制有分。若在夫妻相會時,只是逢場作興,事過之後,毫無回憶懷念。於人世間,動少靜多。於獨居時,內心已得全清。這個人命終之後,就生在虛空之中,安住在一片光明雲中,那是日月光明所照不到之處。這些人自身能放光明,互相照耀,故常在光明中,沒有黑暗,只以蓮花開合來分晝夜,這叫做須焰摩天。也就是空居天,因為離開須彌山,距離人間有一千二百八十萬里,身長二百廿五尺,壽命二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二百年。男女相愛,只是執手以示愛,而不行淫。
(2)兜率天(兜率陀天):
兜率意思為知足,對於欲境知道止足。若人時常都在清淨中,已完全無淫念,有時遇有應行之欲觸,還未能違拒,猶有順從之念。這等人命終之後,即上升最精微處,不和下界人天相接觸,乃至世界壞滅的時候,火、水、風三大災難不能波及,這一類叫做兜率天。這天分內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內院有大摩尼殿,是彌勒菩薩所住。彌勒菩薩常在內外兩院說法,教化眾生。該天距離人間有二千五百六十萬里,身長三百丈,壽命四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四百年,男女相愛,只是一笑。
又名三十三天,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的須彌山頂,中間為善見城,天主為釋提桓因,四方各八天,共為三十三天。據《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五所載,分別為:住善法堂天、住峰天、住山頂天、善見城天、缽私地天、住俱吒天、雜殿天、住歡喜園天、光明天、波利耶多樹園天、險岸天、住雜險岸天、住摩尼藏天、旋行地天、金殿天、鬘影處天、住柔軟地天、雜莊嚴天、如意地天、微細行天、歌音喜樂天、威德輪天、月行天、閻摩娑羅天、速行天、影照天、智慧行天、眾分天、住輪天、上行天、威德顏天、威德焰輪天、清淨天等。
對於自己的正式妻子或丈夫,淫愛已十分微薄,情欲亦十分清淡。雖然於清淨獨居時,還未能完全清淨無欲念,這人命終後就能超日月之光明,生須彌山之頂,好地居天,和人間不接觸,這叫做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距離人間六百七十二萬里,身長一百五十丈,以人間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
2.空居天:
包括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1)夜摩天(須焰摩天):
夜摩意思為時分,此天對於欲境知道節制有分。若在夫妻相會時,只是逢場作興,事過之後,毫無回憶懷念。於人世間,動少靜多。於獨居時,內心已得全清。這個人命終之後,就生在虛空之中,安住在一片光明雲中,那是日月光明所照不到之處。這些人自身能放光明,互相照耀,故常在光明中,沒有黑暗,只以蓮花開合來分晝夜,這叫做須焰摩天。也就是空居天,因為離開須彌山,距離人間有一千二百八十萬里,身長二百廿五尺,壽命二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二百年。男女相愛,只是執手以示愛,而不行淫。
(2)兜率天(兜率陀天):
兜率意思為知足,對於欲境知道止足。若人時常都在清淨中,已完全無淫念,有時遇有應行之欲觸,還未能違拒,猶有順從之念。這等人命終之後,即上升最精微處,不和下界人天相接觸,乃至世界壞滅的時候,火、水、風三大災難不能波及,這一類叫做兜率天。這天分內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內院有大摩尼殿,是彌勒菩薩所住。彌勒菩薩常在內外兩院說法,教化眾生。該天距離人間有二千五百六十萬里,身長三百丈,壽命四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四百年,男女相愛,只是一笑。
三災是:火燒初禪天,水淹二禪天,風刮三禪天。要做天人就要少欲知足,但天人終非究竟處,天福享盡,還要墮落。如果天天談情說愛,那就往死路走!我們為何業障這樣重?就是因為情欲心重,如不覺悟,再跟情跑,不僅死路,還要趨向畜生地獄路上呢!
(3)化樂天(樂變化天):
樂於變化,欲心微薄。本來已完全沒有欲心,但為繼承家業,只得勉強從事。但於玉體橫陳時,味同嚼蠟,全無樂趣。這些人命終後,就生在樂變化天,距離人間有五千一百廿萬里,身長三百七十五丈,壽命八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樂具,都能隨願變化滿足自己受用,男女相愛,只是熟視而已。
(4)他化自在天:
於五欲境界自在變化,欲心漸無。沒有世俗的男女心念,厭惡淫欲不淨,故雖有夫妻名分,但於行事時,不只索然無味,而且心在在焉,神游境外,了然超脫。這些人命終之後,就能超越一切化無化境,凡五欲樂具,不需要自己變化,都由其他天界所變現,而自己得以自在受用。這天界叫做他化自在天,距離人間有一萬萬零二百四十萬里,身長四百五十丈,壽命一萬六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男女相愛,只用眼一看便滿足。
二、色界天
生到色界的天人,純是化生,貌如童子,身白銀色,衣黃金色,全是男相,沒有女人。色界四禪天依禪定的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共有十八天。
1.初禪三天: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初禪以上已不食人間煙火,因此沒有鼻、舌二識,但是尚有眼、耳、身、意四識所生起的喜、樂二受,以及尋伺思惟的能力。
這三種天都稱作勝流,因其身勝、樂勝、能勝下界的各趣的眾生,又不受欲界八苦的煎逼,雖然不是修真正的三摩地,但因持戒的定力,心中常能清淨,已不為欲界諸煩惱所搖動,這叫做初禪天。於九地中,是離生喜樂地,即離開欲界諸惡趣,而得清淨喜樂。但是因為仍有覺觀之火,故到劫盡時,仍不免為劫火所燒。
2.二禪三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二禪以上只有意識,沒有眼、耳、身三識以及尋伺思惟,因此只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
這三天又勝於初禪,以初禪乍離欲苦,成恐復墮,故有憂愁掛慮,須時時提高覺觀,修持禪定。現在二禪已離欲漸遠,沒有恐懼心,亦無一切憂慮,雖不是依不生滅為本修因,而修正定,但於清淨梵行,已伏心中粗漏,叫做二禪。於九地中,叫定生喜樂地。雖然火災不能侵,但心有喜水,故仍難免要受水災。
3.三禪三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三禪天只有意識活動,與樂受、捨受相應。
此三天又勝二禪之流,初禪只是苦惱不逼,不得隨順。二禪憂慮不逼,五識已伏,只得隨順。至此三禪已得寂滅,六識已伏,不起現行作用,故得大隨順,身心安然,自在不動,受無量樂。雖非真得正修實證之三摩地,但清淨心中,已安樂無苦,歡喜畢具,於九地中屬第四離喜妙樂地。離開初、二禪之喜,而得三禪之妙樂,但出入息尚存,故劫壞時雖水災不能侵,但還難免風災。
4.四禪九天:
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
此四勝流即福生、福愛、廣果和無想四天,世間一切苦樂境界不能動搖,三災不能侵害。但是他們初生之時,宮殿園林,隨之而生,死時宮殿園林隨之而滅,故此就不得真常之境。以修習捨定時,認為是涅槃,希望能得到涅槃果位。一有所得心,就是有為法,故只得有為功用純熟,不加勉強而能任運不動,而不是真的不動地,故通名四禪天。
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五種『阿那含天』即不還天,是三界聖人寄居之處。若不是修行淨土法門,則從這裏出離三界。此天已斷盡欲界九品思惑,即與生俱來的貪瞋癡慢的微細思惑。這思惑於九地中,各有九品,合共八十一品。三果聖人已斷盡欲界九品思惑,不起現行,習氣亦除,故說九品習氣俱時滅盡。因惑盡苦亡,故欲界已無卜居之處,三禪亦非遊樂之地。三禪以下的境界,又不是他們的眾同分地,同時他們所修乃是苦樂雙亡的捨禪,故只好在色界天找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準備斷盡其餘七十二品思惑,求出三界,證阿羅漢果。
四禪天只有與捨受相應的意識活動。
三、無色天
無色界的有情,雖然沒有物質,但依定力相應而感得的業報有深淺不同,因此也分為四級。
這四空處天,前二天是窮境,後二天是窮心,欲令心境俱空,而不瞭解空的道理。凡夫不知人空,羅漢不知法空,其實心與境本來是空,豈待銷滅而後空?若從五不還天修習聖道,以窮空之定力,來斷盡三十六品思惑,便可證得人我空,成為阿羅漢超出三界。如果從此保守不再前進,還是不回心的鈍根陳羅漢。利根則能回心向大,少修二十萬大劫,即超三界而得成佛。如果從無想外道天,或從廣果凡夫天,而入非非想處天,來窮究空理,修習有漏禪定,不知回頭,迷於有漏之天,錯作無為之想,終至八萬劫滿,無可歸托便墮入輪迴,隨自己的業障,流轉六道中,所謂『饒他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1.空無邊處天:
指厭於色身繫縛,不得自在,欣求虛空無邊,由加行入空無邊處定為因,所得定地的果報。
2.識無邊處天:
指厭離空無邊處天,由識無邊之定所招感的果報。也就是思惟清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識之相,觀察照了無邊的識相,以先思惟無邊的識相而修加行,展轉引起第二無色定,稱為識無邊處。
3.無所有處天:
指厭患識無邊處,捨諸一切所有,寂然安住不動,到了加行成就時,不但所思惟的空沒有了,連觀無邊心識的能觀心也沒有,因此名無所有處天。
4.非想非非想處天:
此天的定心,至極靜妙,已無粗想,因此稱為非想;此天尚有細想,因此稱非非想。此天位於三界九地的頂上,因此又稱有頂天。
【天界的殊勝】
上面所說的六欲天、四禪天、以及四空天。除五不還天,是三果聖人所住以外,其餘各天,都是凡夫所修得的善業為因,得到善果的酬答,酬答盡了,依舊要墮落輪迴。
在十法界中,天道比鄰人道,兩者都是苦樂交集的地方,而且各有殊勝之處。根據經典所載,天人有以下幾點殊勝:
一、壽命長久
欲界六天中,四天王天壽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合計九百萬歲;忉利天以人間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夜摩天壽命二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二百年;兜率天壽命四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四百年;化樂天壽命八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八百年;他化自在天壽命一萬六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
色界天中,初禪的梵眾天壽半大劫,梵輔天天壽一大劫,大梵天天壽一大劫半;二禪天的少光天二大劫,無量光天四大劫,光音天八大劫;三禪天的少淨天十六大劫,無量淨天三十二大劫,遍淨天六十四大劫;四禪天的福生天一百廿五大劫,福愛天二百五十大劫,廣果天、無想天五百大劫,無煩天千大劫,無熱天二千大劫,善見天四千大劫,善現天八千大劫,色究竟天一萬六千大劫。
無色界天的空無邊處天二萬劫,識無邊處天四萬劫,無所有處天六萬劫,非想非非想處天八萬大劫,約等於世間成住壞空八萬次。天人壽量之久,可見一斑。
二、身體高大
四天王身高半由旬(約人間十里);忉利天身長一由旬(約二十里);夜摩天身長二由旬(約四十里);兜率天身長四由旬(約八十里);化樂天身長八由旬(一百六十里);他化自在天十六由旬(三百二十里);色究竟天一萬六千由旬(二十二萬里)。月球距離地球平均只有二十二多萬里,色究竟天的人,手不必舉,便能摘下月亮,宇宙虛空之廣大無邊,及天人身體之高大,實非凡人智識所能想像。
三、衣食殊妙
天界眾生身體越高,穿的衣服越輕。如欲界四天王天衣長二十里,重半兩;忉利天衣長四十里,重六銖(一兩有四十八銖);夜摩天衣長八十里,重三銖;兜率天衣長一百六十里,重一銖半;化樂天衣長三百二十里,重一銖;他化自在天衣長六百四十里,重半銖。
色界的梵眾天穿衣與否,並沒有分別,隨著身形自然有光明勝妙的天衣披身。
其次說到飲食,欲界的眾生吃自然食、淨揣食,以衣被細滑為食、澡浴感受為食;色界有情以法喜為食,以禪悅為食;無色界有情則以意識為食。
四、禪定法樂
從色界乃至無色界的眾生,已經不再以世俗紛亂動蕩的欲樂為滿足,而能安住於甚深禪定之中的靜謐輕安。
天界雖然有許多殊勝妙樂,但是天人一旦福報享盡,難免五衰相現,依舊要墮落到六道輪迴受苦。
另外,天界仍屬三界之內,仍然難逃成住壞空的劫難,當世界壞滅時,還會產生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打三禪的三種苦難,如同世界末日來臨一般,即使無色界也逃避不了國土危脆、諸行無常的現象,所以生天固然有生天的福報,但是天界並不是一個最好、最究竟的地方。因此,學佛的人不應以求生天界為最終目標。所謂「三界如火宅」,如何出離三界,如何解脫生死,獲得究竟涅槃之樂,這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終極目標。
樂於變化,欲心微薄。本來已完全沒有欲心,但為繼承家業,只得勉強從事。但於玉體橫陳時,味同嚼蠟,全無樂趣。這些人命終後,就生在樂變化天,距離人間有五千一百廿萬里,身長三百七十五丈,壽命八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樂具,都能隨願變化滿足自己受用,男女相愛,只是熟視而已。
(4)他化自在天:
於五欲境界自在變化,欲心漸無。沒有世俗的男女心念,厭惡淫欲不淨,故雖有夫妻名分,但於行事時,不只索然無味,而且心在在焉,神游境外,了然超脫。這些人命終之後,就能超越一切化無化境,凡五欲樂具,不需要自己變化,都由其他天界所變現,而自己得以自在受用。這天界叫做他化自在天,距離人間有一萬萬零二百四十萬里,身長四百五十丈,壽命一萬六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男女相愛,只用眼一看便滿足。
二、色界天
生到色界的天人,純是化生,貌如童子,身白銀色,衣黃金色,全是男相,沒有女人。色界四禪天依禪定的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共有十八天。
1.初禪三天: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初禪以上已不食人間煙火,因此沒有鼻、舌二識,但是尚有眼、耳、身、意四識所生起的喜、樂二受,以及尋伺思惟的能力。
這三種天都稱作勝流,因其身勝、樂勝、能勝下界的各趣的眾生,又不受欲界八苦的煎逼,雖然不是修真正的三摩地,但因持戒的定力,心中常能清淨,已不為欲界諸煩惱所搖動,這叫做初禪天。於九地中,是離生喜樂地,即離開欲界諸惡趣,而得清淨喜樂。但是因為仍有覺觀之火,故到劫盡時,仍不免為劫火所燒。
2.二禪三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二禪以上只有意識,沒有眼、耳、身三識以及尋伺思惟,因此只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
這三天又勝於初禪,以初禪乍離欲苦,成恐復墮,故有憂愁掛慮,須時時提高覺觀,修持禪定。現在二禪已離欲漸遠,沒有恐懼心,亦無一切憂慮,雖不是依不生滅為本修因,而修正定,但於清淨梵行,已伏心中粗漏,叫做二禪。於九地中,叫定生喜樂地。雖然火災不能侵,但心有喜水,故仍難免要受水災。
3.三禪三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三禪天只有意識活動,與樂受、捨受相應。
此三天又勝二禪之流,初禪只是苦惱不逼,不得隨順。二禪憂慮不逼,五識已伏,只得隨順。至此三禪已得寂滅,六識已伏,不起現行作用,故得大隨順,身心安然,自在不動,受無量樂。雖非真得正修實證之三摩地,但清淨心中,已安樂無苦,歡喜畢具,於九地中屬第四離喜妙樂地。離開初、二禪之喜,而得三禪之妙樂,但出入息尚存,故劫壞時雖水災不能侵,但還難免風災。
4.四禪九天:
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
此四勝流即福生、福愛、廣果和無想四天,世間一切苦樂境界不能動搖,三災不能侵害。但是他們初生之時,宮殿園林,隨之而生,死時宮殿園林隨之而滅,故此就不得真常之境。以修習捨定時,認為是涅槃,希望能得到涅槃果位。一有所得心,就是有為法,故只得有為功用純熟,不加勉強而能任運不動,而不是真的不動地,故通名四禪天。
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五種『阿那含天』即不還天,是三界聖人寄居之處。若不是修行淨土法門,則從這裏出離三界。此天已斷盡欲界九品思惑,即與生俱來的貪瞋癡慢的微細思惑。這思惑於九地中,各有九品,合共八十一品。三果聖人已斷盡欲界九品思惑,不起現行,習氣亦除,故說九品習氣俱時滅盡。因惑盡苦亡,故欲界已無卜居之處,三禪亦非遊樂之地。三禪以下的境界,又不是他們的眾同分地,同時他們所修乃是苦樂雙亡的捨禪,故只好在色界天找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準備斷盡其餘七十二品思惑,求出三界,證阿羅漢果。
四禪天只有與捨受相應的意識活動。
三、無色天
無色界的有情,雖然沒有物質,但依定力相應而感得的業報有深淺不同,因此也分為四級。
這四空處天,前二天是窮境,後二天是窮心,欲令心境俱空,而不瞭解空的道理。凡夫不知人空,羅漢不知法空,其實心與境本來是空,豈待銷滅而後空?若從五不還天修習聖道,以窮空之定力,來斷盡三十六品思惑,便可證得人我空,成為阿羅漢超出三界。如果從此保守不再前進,還是不回心的鈍根陳羅漢。利根則能回心向大,少修二十萬大劫,即超三界而得成佛。如果從無想外道天,或從廣果凡夫天,而入非非想處天,來窮究空理,修習有漏禪定,不知回頭,迷於有漏之天,錯作無為之想,終至八萬劫滿,無可歸托便墮入輪迴,隨自己的業障,流轉六道中,所謂『饒他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1.空無邊處天:
指厭於色身繫縛,不得自在,欣求虛空無邊,由加行入空無邊處定為因,所得定地的果報。
2.識無邊處天:
指厭離空無邊處天,由識無邊之定所招感的果報。也就是思惟清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識之相,觀察照了無邊的識相,以先思惟無邊的識相而修加行,展轉引起第二無色定,稱為識無邊處。
3.無所有處天:
指厭患識無邊處,捨諸一切所有,寂然安住不動,到了加行成就時,不但所思惟的空沒有了,連觀無邊心識的能觀心也沒有,因此名無所有處天。
4.非想非非想處天:
此天的定心,至極靜妙,已無粗想,因此稱為非想;此天尚有細想,因此稱非非想。此天位於三界九地的頂上,因此又稱有頂天。
【天界的殊勝】
上面所說的六欲天、四禪天、以及四空天。除五不還天,是三果聖人所住以外,其餘各天,都是凡夫所修得的善業為因,得到善果的酬答,酬答盡了,依舊要墮落輪迴。
在十法界中,天道比鄰人道,兩者都是苦樂交集的地方,而且各有殊勝之處。根據經典所載,天人有以下幾點殊勝:
一、壽命長久
欲界六天中,四天王天壽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合計九百萬歲;忉利天以人間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夜摩天壽命二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二百年;兜率天壽命四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四百年;化樂天壽命八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八百年;他化自在天壽命一萬六千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
色界天中,初禪的梵眾天壽半大劫,梵輔天天壽一大劫,大梵天天壽一大劫半;二禪天的少光天二大劫,無量光天四大劫,光音天八大劫;三禪天的少淨天十六大劫,無量淨天三十二大劫,遍淨天六十四大劫;四禪天的福生天一百廿五大劫,福愛天二百五十大劫,廣果天、無想天五百大劫,無煩天千大劫,無熱天二千大劫,善見天四千大劫,善現天八千大劫,色究竟天一萬六千大劫。
無色界天的空無邊處天二萬劫,識無邊處天四萬劫,無所有處天六萬劫,非想非非想處天八萬大劫,約等於世間成住壞空八萬次。天人壽量之久,可見一斑。
二、身體高大
四天王身高半由旬(約人間十里);忉利天身長一由旬(約二十里);夜摩天身長二由旬(約四十里);兜率天身長四由旬(約八十里);化樂天身長八由旬(一百六十里);他化自在天十六由旬(三百二十里);色究竟天一萬六千由旬(二十二萬里)。月球距離地球平均只有二十二多萬里,色究竟天的人,手不必舉,便能摘下月亮,宇宙虛空之廣大無邊,及天人身體之高大,實非凡人智識所能想像。
三、衣食殊妙
天界眾生身體越高,穿的衣服越輕。如欲界四天王天衣長二十里,重半兩;忉利天衣長四十里,重六銖(一兩有四十八銖);夜摩天衣長八十里,重三銖;兜率天衣長一百六十里,重一銖半;化樂天衣長三百二十里,重一銖;他化自在天衣長六百四十里,重半銖。
色界的梵眾天穿衣與否,並沒有分別,隨著身形自然有光明勝妙的天衣披身。
其次說到飲食,欲界的眾生吃自然食、淨揣食,以衣被細滑為食、澡浴感受為食;色界有情以法喜為食,以禪悅為食;無色界有情則以意識為食。
四、禪定法樂
從色界乃至無色界的眾生,已經不再以世俗紛亂動蕩的欲樂為滿足,而能安住於甚深禪定之中的靜謐輕安。
天界雖然有許多殊勝妙樂,但是天人一旦福報享盡,難免五衰相現,依舊要墮落到六道輪迴受苦。
另外,天界仍屬三界之內,仍然難逃成住壞空的劫難,當世界壞滅時,還會產生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打三禪的三種苦難,如同世界末日來臨一般,即使無色界也逃避不了國土危脆、諸行無常的現象,所以生天固然有生天的福報,但是天界並不是一個最好、最究竟的地方。因此,學佛的人不應以求生天界為最終目標。所謂「三界如火宅」,如何出離三界,如何解脫生死,獲得究竟涅槃之樂,這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終極目標。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與夏蟲不可以語冰】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
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
學生很高興的說:「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麼奇怪的問題吧?
學生很高興的說:「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麼奇怪的問題吧?
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於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於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這次贏定了,於是準備帶客人去見老師孔子。
正巧這是孔子從屋裡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這個學生快嚇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
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磕了三個頭。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這個學生快嚇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
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後,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這個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對我們都非常管用。
只要你會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只要你會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我有很多朋友聽我講了這個故事後,變得很開心,碰到都跟我說,以前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會生氣,現在不會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裡去了。
對任何人任何事,當你要發脾氣時,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馬上就會心平氣和了。
這個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講話聲音越大,說的更直接些,凡是聲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的懂,講話聲音那麼大幹什麼呢?
後來我們讀《莊子》的話,才明白「夏蟲不可以語冰」。你跟夏天的蟲講什麼冰?那是你糊塗!
那這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
你如果問孔子,孔子一定說本來就這樣,你見人不說人話,那不是鬼話連篇嗎?萬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講鬼話,又怎麼溝通呢?這絕對不是投機取巧,而是隨機應變。
你知道放下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嗎?
徒弟:“佛教是讓人什麼都放下嗎?”
師父:“不是。”
徒弟:“可為什麼經常說萬緣放下?”
師父:“萬緣放下作甚麼?”
徒弟:“是啊,弟子也覺得很困惑啊。感覺佛法好像總是讓人趨向一種消極。弟子身邊也有一些人說:‘如果什麼都放下了,錢從何來?衣食從何而來?都不工作了,這個世界不就完蛋了嗎?’”
師父:“什麼都放下了會完蛋,什麼都放不下也會完蛋。”
徒弟:“應當如何是好?”
師父:“替而換之。”
徒弟:“……”
師父:“你能讓乞丐心甘情願放下手中的緊攥著的硬幣嗎?”
徒弟:“沒把握。”
師父:“你拿一石子能換回乞丐手中的硬幣嗎?”
徒弟:“不能。”
師父:“為什麼?
徒弟:“因為硬幣更值錢。”
師父:“那你拿金子呢?”
徒弟:“那就行了。”
師父:“為什麼?”
徒弟:“金子更值錢啊。”
師父:“所以,放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替換。放不下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得到更好的。
用素食去替換葷食時,你就放下了屠刀;用布施去替換索取時,你就放下了貪婪;用信仰去替換空虛時,你就放下了寂寞;用智慧去替換愚癡時,你就放下了執著;用正念去替換雜念時,你就放下了妄想。用隨喜去替換嫉妒時,你就放下了憂惱;用忍辱去替換報復時,你就放下了嗔恨;用慈愛去替換貪愛時,你就放下了心痛;
不懂得提起,就不會明白放下;想放下什麼,先懂得提起什麼。
修行不是為了放下,而是為了懂得替換。”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8個強大理由支持你,不用再期待別人的認可
8個強大理由支持你,不用再期待別人的認可。因為一旦你為別人的看法所左右時,你已淪為別人的奴隸。只有當你不再等待別人的認可時,你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人生最大的自由之一就是:不再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有時,你需要步出熙熙攘攘的人群,呼吸一番新鮮空氣,並提醒自己: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美妙的事情就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勇於挑戰。不要再因擔心別人的看法或者畏懼未知的事情,而被動接受安樂窩裡的選擇。只要你去做,一切都會安好!不要讓那無關緊要的瑣事,羈絆自己的思路,誤以為自己的夢想太過虛幻—不是那麼回事。
從今天開始,別再等待別人的認可。這裡告訴你8個為什麼!
1、人生在世,你只有這一次生命可以追逐自己的夢想。
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失敗,也勝於在自己討厭的事情上取得成功。所以請把握機會,追逐自己心的夢想,屢敗屢戰,直到成功。勇於犧牲,勇於走出舒適的避風港,一次次搏擊人生。滿載勇氣和激情,直視你的恐懼。堅守自己的夢想,並努力把它付諸現實。
2、別人的認可只是別人的觀點。
不要讓別人的想法決定你的人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誰,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因為沒有人比你更清楚這些。呵護自己的內心的選擇,風雨無阻的前行。不經你的允許,沒有人可以輕視你。你是自己夢想和幸福的唯一主宰。
3、唯一值得在乎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實際生活中,放棄別人眼中完美的自己,開始起航真正的自我,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情,但也很是意義非凡的抉擇。所以,讓自己的愛好自由飛翔。因為,愛好決定夢想,夢想決定行動,行動最終將決定你的命運。
4、有些人永遠不會認可你。
不要讓別人否認的目光擾亂你內心的平靜。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會消耗你的能量和創造力;另一種人會給你能量,支持你的創造,或者只是一個簡單的微笑。拒絕第一種人。讓自己快樂起來,去做自己想做的人。有人不喜歡,由他去吧。快樂是一種選擇—你的選擇!活著不是為了取悅他人。
5、每個人生命的旅程和前途是完全迥異的。
讓你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你是誰。不要為了任何人輕易改變自己的本質。未來永遠是一個謎,不要害怕探索,求知,不要害怕成長。該來的總會來,只管邁開大步,勇敢前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站起來,要越挫越勇。當你面臨需要抉擇的岔路口時,做出讓自己不會後悔的選擇。
6、親身體驗通常是成長所必須的。
關於生活的經驗只有通過你自己的實踐之後,才能轉化成你的智慧。所以,要去嘗試並積累經驗,而不是依賴別人的意見。這種親身的體驗,可以讓你更加理智的思考,然後朝著正確的方向,更加成熟穩重的前進。
7、你的直覺無需別人認可。
當現實需要考驗你內心的智慧時,一定要去嘗試自己想要嘗試的東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要接受錯誤的建議,不要讓別人困擾你的想法。如果自我感覺良好,就去做吧,否則你永遠也不會知道結局會有多麼完美。喬布斯就講過:“不要讓別人的議論淹沒你內心的聲音,你的想法,和你的直覺。因為它們已經知道你的夢想,別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8、生命短暫,經不起等待。
假如你很確定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假如你已經感覺時間緊迫,那你真的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清醒吧,你確實有不治之症它叫“人生”!面對這樣一個緊迫的現實,你沒有時間可以等待---無人例外!環顧四周,看看人生的奇蹟曾帶給你怎樣的禮物。選擇快樂,別再等待別人的認可----否則你永遠沒有機會快樂!
最後給大家留一句名人名言:“一旦你為別人的看法所左右時,你已淪為別人的奴隸。只有當你不再等待別人的認可時,你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人生最大的自由之一就是:不再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有時,你需要步出熙熙攘攘的人群,呼吸一番新鮮空氣,並提醒自己: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美妙的事情就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勇於挑戰。不要再因擔心別人的看法或者畏懼未知的事情,而被動接受安樂窩裡的選擇。只要你去做,一切都會安好!不要讓那無關緊要的瑣事,羈絆自己的思路,誤以為自己的夢想太過虛幻—不是那麼回事。
從今天開始,別再等待別人的認可。這裡告訴你8個為什麼!
1、人生在世,你只有這一次生命可以追逐自己的夢想。
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失敗,也勝於在自己討厭的事情上取得成功。所以請把握機會,追逐自己心的夢想,屢敗屢戰,直到成功。勇於犧牲,勇於走出舒適的避風港,一次次搏擊人生。滿載勇氣和激情,直視你的恐懼。堅守自己的夢想,並努力把它付諸現實。
2、別人的認可只是別人的觀點。
不要讓別人的想法決定你的人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誰,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因為沒有人比你更清楚這些。呵護自己的內心的選擇,風雨無阻的前行。不經你的允許,沒有人可以輕視你。你是自己夢想和幸福的唯一主宰。
3、唯一值得在乎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實際生活中,放棄別人眼中完美的自己,開始起航真正的自我,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情,但也很是意義非凡的抉擇。所以,讓自己的愛好自由飛翔。因為,愛好決定夢想,夢想決定行動,行動最終將決定你的命運。
4、有些人永遠不會認可你。
不要讓別人否認的目光擾亂你內心的平靜。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會消耗你的能量和創造力;另一種人會給你能量,支持你的創造,或者只是一個簡單的微笑。拒絕第一種人。讓自己快樂起來,去做自己想做的人。有人不喜歡,由他去吧。快樂是一種選擇—你的選擇!活著不是為了取悅他人。
5、每個人生命的旅程和前途是完全迥異的。
讓你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你是誰。不要為了任何人輕易改變自己的本質。未來永遠是一個謎,不要害怕探索,求知,不要害怕成長。該來的總會來,只管邁開大步,勇敢前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站起來,要越挫越勇。當你面臨需要抉擇的岔路口時,做出讓自己不會後悔的選擇。
6、親身體驗通常是成長所必須的。
關於生活的經驗只有通過你自己的實踐之後,才能轉化成你的智慧。所以,要去嘗試並積累經驗,而不是依賴別人的意見。這種親身的體驗,可以讓你更加理智的思考,然後朝著正確的方向,更加成熟穩重的前進。
7、你的直覺無需別人認可。
當現實需要考驗你內心的智慧時,一定要去嘗試自己想要嘗試的東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要接受錯誤的建議,不要讓別人困擾你的想法。如果自我感覺良好,就去做吧,否則你永遠也不會知道結局會有多麼完美。喬布斯就講過:“不要讓別人的議論淹沒你內心的聲音,你的想法,和你的直覺。因為它們已經知道你的夢想,別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8、生命短暫,經不起等待。
假如你很確定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假如你已經感覺時間緊迫,那你真的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清醒吧,你確實有不治之症它叫“人生”!面對這樣一個緊迫的現實,你沒有時間可以等待---無人例外!環顧四周,看看人生的奇蹟曾帶給你怎樣的禮物。選擇快樂,別再等待別人的認可----否則你永遠沒有機會快樂!
最後給大家留一句名人名言:“一旦你為別人的看法所左右時,你已淪為別人的奴隸。只有當你不再等待別人的認可時,你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真 理 很 簡 單
真理很簡單,但真理也是困難的,
事實上,它的困難是因為它很簡單。
它非常簡單,但是你的頭腦非常複雜,
所以你無法瞭解它,你繼續錯過它。
它非常簡單,所以它不會給你挑戰。
它非常簡單,所以當你經過它的旁邊,
你完全沒有覺知到說你經過了真理。
真理很簡單,因為真理很明顯,
但是簡單並不意味著容易,那個簡單是非常複雜的,
如果你進入它,你將會迷失在它裏面,你或許永遠無法走出它,
那個簡單含有深度在它裏面,它並不是膚淺的。
要達到那個簡單,你必須丟掉很多東西,
而丟掉那些東西是困難的。
比方說,為什麼這些佛陀的經文
對你來講會覺得很困難?
因為它們是不合邏輯的。
如果你能夠拋棄你的邏輯,它們就會很簡單,
那個困難來自你的頭腦,而不是來自佛陀的經文。
他是一個非常單純的人,他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
但是困難會在你裏面產生,因為你無法接受那個簡單的事實,
你有你的概念,那些概念會干涉。
你會說:「這怎麼可能?如果這個人是對的,
那麼我的整個邏輯都錯了。」
那是你無法接受的,因為你的整個教育和訓練都是屬於邏輯的,
而他繼續在陳述一些不合邏輯的事,但是他沒有辦法,
在那個高度,在那個高峰,邏輯並不存在。
他能怎麼樣呢?
在那個高峰,每一樣東西都是似非而是的,
在那個高峰,相反的兩極會合,矛盾變成互補。
他能怎麼樣呢?他必須去主張它們。
那個困難是由你而起的,因為你想要那些真理
按照你的邏輯被翻成文字。
假定有一個高中物理課的學生反對說:
「我不同意愛因斯坦的公式。」
「不同意?」老師說:「為什麽不同意?」
「且說,第一,它很無聊,每當你在解釋它,我就一定睡著。
第二,它是不平衡的,你看!E=mc2,
他將一個字母單獨擺在等式的一邊,
而其他三個都擠在另外一邊,這是不藝術的,
他為什麼不將其中的一個字移到左邊,使整個公式變得更對稱?
那就是為什麼我討厭它。」
現在他提出了很美的問題。它是不對稱的:
「這算是那一種等式?兩邊並不相等。」
它是不藝術的:「只要將其中的一個字擺到另外一邊去,
事情就會好很多,它就會變得更對稱。」
那個學生完全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
但是任何他所說的聽起來都很合乎邏輯,
但愛因斯坦的公式並不是要來娛樂你的,
它是在表達真實的存在。
如果你對它感到無聊,那只是表示你非常愚笨,
你無法瞭解那個具有穿透力的洞見。
據說當時只有十二個人可以瞭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整個地球就只有十二個人?
真理很簡單,但是當你進入它的細節,
當你開始穿透進入它的真相,它就變得很困難。
比方說,據說聖奧古斯丁曾經說過:
「每一個人都知道時間是什麼,
我也知道時間是什麼,但是當有人問我:
我也知道時間是什麼,但是當有人問我:
「時間是什麼?請你解釋給我聽。
那麼我就不知所措了。」
那麼我就不知所措了。」
你知道時間是什麼,你按照時間在生活,
你在早上六點鐘起床,晚上十一點鐘睡覺,
下午一點鐘的時候你用午餐,
你上班,然後回家,你使用時間,
你知道時間是什麼,但是你能夠解釋它嗎?
你一試著去解釋,它就變得難以捉摸。
你從來沒有看過它,你從來沒有看過它在你的手中,
你無法抓住它,它到底是什麼?
聖奧古斯丁說得對,當你試著要去解釋它,那個困難就產生了。
光很簡單,它到處都是,它在樹上跳舞,整個天空都充滿了光。
試著去向一個瞎子解釋光,他將會覺得很無聊,
他會說:「停止所有這些謬論。」
首先,你會發覺很難將它化為文宇。
它是一個困難,因為我們根本就還沒有準備好去作那樣的瞭解,
因此你有時候或許會覺得無聊。
要跟無聊抗爭,要摧毀你的無聊,要把你自己從它拉出來。
你必須跟著佛陀走,
你必須去看他所看到的,
當你看到它,你就達成了。
--- Osho
茶杯禪理
飽讀詩書的學者,拜訪南隱禪師,尋求禪的道理。
南隱禪師為學者倒茶。雖然茶已從茶杯裡滿了出來,流到桌子上,禪師仍然繼續倒著……
學者嚇了一跳,急忙阻止:「禪師,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禪師並不理會,仍繼續倒,學者又說:「禪師,不要再倒了,杯子已經滿了。」
禪師不理會學者,也不管茶流了滿桌、滿地,直到整壺茶都倒完為止,才停下來對學者說:「你就像這個裝滿茶的茶杯一樣,你的心裡和腦子裡,裝滿了自己的想法與理論,已經接收不了其他東西了。你來我這裡,尋求有關禪的學問,你若不肯在心裡清出空間,虛心接受我的道理,你要我如何教你呢?」
-- 摘自佛教故事
------------------------------------------------------------------------------------------------------------------------------------------------------------------------------------------------------------------------
“茶杯禪理”感悟篇 任毓平
------------------------------------------------------------------------------------------------------------------------------------------------------------------------------------------------------------------------
“茶杯禪理”感悟篇 任毓平
佛家用
四種杯子
四種杯子
比喻
四種人
學習的態度
四種人
學習的態度
髒杯
杯子是髒的無論倒入多乾淨的水
都會被弄髒
杯子是髒的無論倒入多乾淨的水
都會被弄髒
比喻“人的心靈已被污染”
不論人家說什麼
都要以自己的成見
去誤解別人的意思
無論如何解釋
都是白費力氣
都要以自己的成見
去誤解別人的意思
無論如何解釋
都是白費力氣
漏杯杯子是漏的
無論倒入多少水
都會漏光
無論倒入多少水
都會漏光
比喻“人心不在焉”
不論
學了多久?
聽了多少?
因不曾用心
所以
從未真正的學會
學了多久?
聽了多少?
因不曾用心
所以
從未真正的學會
覆杯
杯子是倒放的
無論倒什麼
都無法裝進去
杯子是倒放的
無論倒什麼
都無法裝進去
比喻
“人拒絕學習”給什麼都枉然
“人拒絕學習”給什麼都枉然
淨杯杯子是乾淨無漏的
什麼都可以裝
什麼都可以裝
比喻
“人心靈淨如白紙”教他什麼都可以
“人心靈淨如白紙”教他什麼都可以
……
現代人學東西
最大的障礙
來自於
自己
最大的障礙
來自於
自己
帶來的杯子
不是滿杯
就是半杯
不是滿杯
就是半杯
滿杯
杯子裡的水
已是滿的
多一滴
都裝不進去
杯子裡的水
已是滿的
多一滴
都裝不進去
比喻“人帶著所知障來學習”
原本的知識
障礙了學習
來問問題
只是
想知道
你給的答案
跟他要的
是否一樣罷了?
障礙了學習
來問問題
只是
想知道
你給的答案
跟他要的
是否一樣罷了?
半杯杯子裡的水
是半滿的
另半杯
是空的
是半滿的
另半杯
是空的
比喻“人還有學習的空間”
怕只怕
半杯水叮噹響
凡事學個半調子
半杯水叮噹響
凡事學個半調子
……
我們求學
最好帶著
空杯子來
最好帶著
空杯子來
空杯
杯子是空的
並且
是乾淨的
杯子是空的
並且
是乾淨的
比喻
“人學習的空間很大”只要
虛心求教
必有所成
“人學習的空間很大”只要
虛心求教
必有所成
虛心能受益
自滿難進步
當我們跟明師
學真法時
不仿
分析一下自己
學真法時
不仿
分析一下自己
是哪一種杯子?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白話分段解釋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覺,非從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這二百六十個字,已經夠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難徹了。這個經,最主要是說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說的空,那是斷滅空,他們誤解佛法是消極自了的。今把此經判分七段,用白話來逐字逐句解釋,使世人明白空的真義,不至誤會造業。由此斷一切苦厄,並可發大悲平等心救世,證明佛法在社會上的大用,實是開發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寶。
「般若」,這是梵文,我國名為大智慧,因為中國文字難盡其義,所以仍用原文,並且尊重這幾個字,所以不譯。
這個般若,全是說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眾生,無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論其性體,是不生不滅的金剛,論其相貌,卻是無形無狀的實相,論其妙用,乃是不可測知的圓通神妙。
這個般若,是人人有份的,佛和眾生都是平等的,不過佛是開了般若慧,眾生是有而不開,被無明所矇住了。
至於般若兩個字,解釋卻有許多字,當云「通達世間法出世閒法,融通無礙,恰到好處,而又不執取諸法的大智慧,」才能盡其義。因為世間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覺義,能覺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盡了人道,才可成佛。總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顛倒煩惱,貪瞋癡迷,是六道眾生的心,如能空淨自在,不固執,便是佛菩薩的心。
所以離世法,便沒有佛法,離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羅」,此言彼岸,因為有個度字,所以假定一條生死河,眾生在苦惱的此岸,要度過到清淨的彼岸,用來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密」,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槃,涅槃就是清淨。
「多」,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現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發心的人,亦是初果羅漢;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間,如聲聞緣覺;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善薩,終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捨丟了船,即是捨去了法見,掃除了執心,斯是了無罣礙的等覺菩薩和佛。
「心」,心是什麼?是個影子,不能說有,不能說無,所以無形段,不過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相對起了認識,叫做六識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緣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執住個幻我成個幻見,於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這個生死的是幻心,要開般若智慧了脫生死的,還是要用這幻心;成到佛(涅槃),也是用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麼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槃,還不是一樣是幻的?由此可覺本來沒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無生死,就用不著涅槃了,以說諸法空相,涅槃生死等空華,即是此意。但又為什麼分真心妄心呢?這是不得巳而替初學的人說,其實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麼真和妄呢?不過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廢,所以權分真心妄心。
真心是無心之心,何以叫無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時,而見聞覺知仍舊了了,卻無分別,寂然不動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別人事,而可以心不顛倒,亦不逐境流浪,頓然歸到無心本位,此還是真心。至於念念流浪,不覺漸漸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體勿失的。
這部心經,就教你凜覺的法子,用智慧關照什麼是心?什麼是苦厄?又如何回歸到清淨寂滅無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為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經」,有許多意思,如「路」,指示我們回復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貫」,貫通前後的義理;「契」,契合各人的機,各事的理,有這幾種解釋。現在二百六十個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們關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實證實相般若的究竟,總不出眾生心行中事;所以經是完全指我們自身而說的。
此經共有七個翻譯,這是唐朝三藏大師玄奘新譯,文是簡單的,義是深奧的。雖有七譯,意義是一樣的;讀經當重意義,不可徒在文字上死執。此經是替大乘菩薩登佛位說的,表至高無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曉得,說不出的,所以叫做無字真經。並不是真的無字,願學人自己領會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於佛的境界,卻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薩可以測知的。我們東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論男的女的,識字不識字,都喜歡讀這個經,譬如人聞香,個個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麼香,而受薰是平等的,所以不可思議。以上釋題竟。
「觀」,定下了心,運想那個道理叫做觀。這個觀,是已證到果地圓成的妙觀,不是因地初修作觀的觀,是大自在觀,般若的大機大用巳經啟發,心無能觀,亦無所觀,是能所雙忘的妙觀。
「自在」,是無可無不可的自在,不是自由。自由是不肯受拘束的,但環境不如你的意思,便苦了。獨有自在,是到處能安,自然地不受環境所困,一切好壞隨緣,樂亦不喜,苦亦不惱,知道他是本來空,自己有主宰的。這個自在,是指大自在。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能自己覺悟,再能覺悟人的謂之菩薩,所以是人天的導師,為三界的善知識。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份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無色界,指禪天;總是在六道中。菩薩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覺,最高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佛退位後,他來接位的,如此土的彌勒佛,西方的觀世音大士。這個菩薩是指十地等覺將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薩。
「行」,心行,心中起種種妙觀妙行的大用,作種種自利利他的事業。
「深」,不是深淺的深,是不可測量的意思,圓遍廣大,究竟無上的妙行。
「般若波羅密多」,上面巳經解釋過了,就說菩薩的功行,巳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時」,這時字關係甚大,顯明到了這個境界的時候,正是果位的時候,巳經斷除一切煩惱,度盡苦厄,沒有罣礙的了。在下兩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後的意境,點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見」,朗然覺照,徹見無餘的意思,是無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覺照,心神會通的了。
「五蘊」,指色、受、想、行、識,這五事蘊結不分,叫做五蘊;此言心和外境相蘊合,統名曰色。一個色字,包括五個字在內,並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內面無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內。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內色接觸了,就有個受;既受了,就要去想像他,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轉念,這是行;轉出那知識來,就是識;所以受想行識四個也還是色,總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種種的幻法。這個五蘊,是眾生造孽受苦成立六道生死的資本,但也是開般若,除習氣,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薩成大覺度眾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蘊,只是佛菩薩能照見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轉,眾生反被所縛;是在覺不覺,明空不明空之別,不要指定為不好的東西,反生了偏見。
「皆」,統統包盡無餘,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連照見亦空,因為照見亦是五蘊,所以稱皆。
「空」,世上的人,往往不明白空的道理,籠統說:空就是沒有了。不知「空」有空閒、虛空、空相、空義種種的分別。今分為兩種:一空相,是有相的,如空屋,人滿了,空相破了,所以「有」與「空」是相對的,這就是世人說的沒有就是空了。經上另有十八空義,不必盡說。
至於佛經上所說的「空」,是空義,是性空,是本來空,是與一切萬有相 和合的,不是相對的,不是沒有的,是有而空的。要明白這個空的意義,先得明白幾點:所謂宇宙間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他,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動物和我的身體,都是有相相,還有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樂,都是無相相;一切包括在內,總名曰色,在因他上總是空的。因為以上一切色,尋不出一件是有獨立自性的。第一說有相的:拿布來比,布沒有獨立自性,變成為布的,須依於紗線而成,紗線不能自為紗線,必待棉花,棉花不能自有,必由種子,種子不能自種,必賴人工天時地肥等等。不必分析開來才空,在未成布成紗前,及正有布有紗時,他的本身是由眾緣和合而成,因為是因緣生,所以無有實體,求其究竟相,畢竟不可得,身體亦是如此。
所以一切一切,無自性,無實體,因緣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第二說無相的,拿心來說,心是什麼?根本是不有,但只集起的是心。譬如夏天涼爽的席上,人睡得甜美之極,這時候便沒有我,沒有心,忽然蚊蟲咬了一口覺得了,這覺得的便是蚊蟲和我集合而起的心。此外一切都同此理,所以心也是無自性,因緣生,無實體,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因此物和心,無一不是空。但是有而空,是幻有的,這是性空,和一切一切分不開的;不是心物之外另有個空,也不是這個是空,那個不是空的。所以說到色,即不能離開空,說到空,就不能離開一切色。但要認明卻是緣生幻有,又須切實知道這個空是因地本來空,是性空,非眼耳可以見聞,其義實空。
既決定知道一切一切是本空而幻有,那又何必執取當他是實呢?但世上一切人事,如何可廢,我仍隨緣應付,不是麻木無心,只是勿住,行雲流水的到處自在,這才是真心空。佛說空是這個道理,世上盲目妄加批評,豈不可惜!世人果能明空,自然心勿執取,那貪得心,瞋恨心,癡迷心,自不會深入,天下沒有極端的爭奪了。佛法豈不是社會上最大的利賴,有什麼迷信可說呢!又修行人往往有口頭禪,說:「莫著了空!」這是怕他執著空見,正因為他根本不曾明空,總在空有二見上作道理,格外攪擾不清了。所以明空則破色,破色則心空,這是斷苦厄的第一法門!
「度」,超脫的意思,就是登彼岸之上,法見都淨了也。
「一切」,包羅所有,淨盡無餘,凡有相無相,人我法我種種苦厄,盡包在內。
「苦厄」,身上的痛苦,心上的不安,有相無相,粗細微細,都是苦厄。其實全由心起,我果無心,苦在何處?心果無見,厄在何處?不是不知,不是不受;因為有智慧知道本來空,能夠知而有若無知,受而等於不受;譬如兩個人同時受苦,一個擋不住,甚至苦上加苦,因苦成病;一個卻無所謂,心不著意,便無苦厄了。
以上四句,判為總持分,是第一段,總三藏十二部經一切法,持無量義,亦是此經綱領。通了這四句,就明白心經宗旨了。照此做去,自然度苦厄,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綽乎有餘的了。凡不明心要的人,總在文字上會,不肯從自心上會,弄得沒有辦法時,只好今日求佛,明日求法,下此者.,求福報,求神通,死要一個有相的憑據,離佛道更遠了。深入迷途,豈不可痛!
「舍利子」,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聲聞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首四句實是一個意思,總是說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說不異,說沒有兩樣的,還是方便的說;後說即是,是說就是一個,不能分的,是究竟說,斬金截鐵,毫無猶豫。色一個字,不單是代表五蘊,連外面宇宙萬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內。因為宇宙萬有,就沒有離了我的性海,渾同一體,盡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識,是無相相,也是色。這內外兩種色,都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現下雖是幻有,畢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並不是色之外另有個空。參透上面所說的空義,就知道這個意義了。所以心的形形種種,亦是五蘊流轉,而色的形形種種,全似空華的亂起亂滅,如電影的一幕一幕,總是有而不可得。你莫把這四句看作玄妙,實是極普通極尋常的道理。你只認明『一切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識四蘊也如是,不但五蘊如是,宇宙萬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萬行的智得等,是無相相,一切皆復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執有,所以說色不異空;二乘又執空,所以說空不異色;還有菩薩未曾會通不二的,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總是破他們的法見。倘明白法見也是本空,就了無罣礙的了。 以上七句判為色空分,為第二段,用以會通色空不二的道理。
「舍利子」,此時要點到本來上,在緊要關頭了,故又呼其名而告之,是鄭重的意思。
「是諸法空相」,法是什麼?是心影,是心中緣起的種種道理。如果沒有對象,也就沒有心沒有法了,所以是因緣生、生而不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本來是空,不是造作出來的空。古人說:.心生法生,心滅法滅,心既是幻,法豈是真!諸法是說一切法,就是一切心。世上的人,總是以心緣心,以法緣法,不知本空,遂當他實有,彼此固執住了,爭執就此多了。這個相字,應作義字解,下而正點到不生不滅的原理。
「不生不滅」,佛經上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這一句,須知宇宙間一切一切連我的思想五蘊等等,都是不生不滅的。因為一切是:(一)不自生,如上面說布不能自生為布,是無自性的,須賴眾緣和合而生。(二)不他生,不是單靠他緣,還不能離我這個布,所以也不是他生。那麼是(三)共生的了?不,也不是共生,因為兩面也都是緣生,兩無實體,只是一個偶合,所以也不是共生。(四)不無因生,現在的假相,似乎是生,但必由因成果,沒有可以成布的因,就沒有成布的果。以此類椎,一切一切是不生的,現在雖有相,終是生而不生的。既不生,即不滅,但現在的假相,卻有個假滅,只是不自滅,如布燒成灰,布不能自燒,不他滅,雖有火燒,終不能離了布,不共滅,不無因滅,都是一個理,可以推想得到的。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因為不生不滅,所以垢淨、增減、長短、是非、好壞、來去,一對一對的都是因分別而緣生,統統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和,本來是空相,因世事無一不由相對而成,苦惱也由相對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緣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過暫時有這個虛妄相,那又何必執為實體呢?既不執有,亦不廢有,即一切法,離一切法,既此用,離此用,心如長空萬里,包羅一切,自在無住,此是諸法空相的本來面目,亦即無心可心的本來面目。但眾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眾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徹者是菩薩,都是有罣礙,所謂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種種。以上五句,判為本來分,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緊是這一點,切勿忽過。
「是故」,此是決定的口氣。
「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既明白了空的道理,那麼空之中還有什麼實體可得呢?這「無」字有兩個解釋:.一是無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為現在雖有幻相,但畢竟是無,毋庸執取以為實有而生法見,添許多煩惱。所以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共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為是緣生的,無自性的,無實體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斷滅,佛菩窿也要用以度眾生,救世間無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開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過聖人明白本來空,所以無法執;眾生迷了,遂生顛倒,這是眾生的大罣礙。因為地獄眾生,罣礙在具足多分貪瞋癡,鬼道罣礙於多分的貪,畜道罣礙於多分的癡,魔道罣礙於多分的瞋,人道罣礙於半分的貪瞋癡,天道罣礙於少分的貪。這貪、瞋、癡三毒,都由六根六塵六識而起,只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煩惱罣礙。化除了,當下即是菩提,所以煩惱菩提,同是這個東西。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是緣覺(即辟支佛,是不曾聞到佛法而借因緣覺悟的)執取十二因緣法而生罣礙,他不知道諸法空相。既說是因緣,可見是緣生不實,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見縛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緣即是:.一、無明:.是過去的根本煩惱,只要碰到緣就動了。緣就轉下去的意思。二、無明緣行:行是行動,做種種或善或惡的行業。三、行緣識:由於過去的行業,而起現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認識而成為果的。四、識緣名色:在胎中已有形體而有名色。五、名色緣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塵相對的了。六、六入緣觸:是出胎後對於一切有所接觸了。七、觸緣受:接觸之後,就受苦受集而生種種感覺。八、受緣愛:如成年以後,就有強盛的愛慾。九、愛緣取:有了愛慾,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面馳求。十、取緣有:取得就有了,是有業成就的果位。十一、有緣生: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轉入未來。十二、生緣老死:有生就有滅,一切本是夢幻泡影,終必變減,老死是這一段生死的果。但只是無明未滅,再來一轉,生生世世轉輾不已,遂有六道輪迴,總是無明作祟。乃至兩個字,是由無明跳至老死,中間咯去十位。這十二因緣,位位都依據無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緣起,根本無有。盡者,極也,就是無之極也。言無亦無有也,是絕對不可得的意思。所以無明非有實體,如空中華,夢中事,夢中非無,及至夢醒,了不可得。可憐眾生不能斷無明,緣緣而下,無有窮期,無非是惑業苦。緣覺雖已悟到十二因緣,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見不淨而生罣礙。
「無苦集滅道」,這是聲聞執取四諦法,而生罣礙。苦、集、滅、道,是名四諦,就是四種重要的道理。苦是身心逼迫不安。眾生身有三苦:老、病、死。心有三苦:貪、瞋、癡。後世有三苦:地獄、鬼、畜生。更有三災八難苦、壞苦、行苦、苦苦、不知足苦、不安命苦、心無寄託苦,這是苦諦。卻是三界六道生死苦果,無不由心和境集合而成,這是集諦。滅是消滅的意思,斷一切苦,歸到清淨寂滅。因為結業既滅,則無生死的患累,這是滅諦。但要滅除那集合的諸苦,必得有個道理,道是正道;做到正道,必要助道,助其離一切苦,到涅槃樂,這是道諦。聲聞執此法見以為究竟,所以分段生死,或者可了,變易生死卻不易了。倘明本來空,則知此四諦法,不過一時的緣生,不但是果上色空,實是因上色空,不必執取,便無罣礙了。
「無智亦無得」,這是菩薩的罣礙。菩薩執取六度萬行諸法,以為確有智慧可得,有眾生可度,有佛可成,心中不免具此波羅密的行相,微細的法見不曾淨,所以不到究竟涅槃地。從前阿難問佛如何是煩惱地獄種性?佛說行六波羅密行是煩惱地獄種,如我能佈施,因見他人不肯佈施而生厭惡,是煩惱地獄種,我能持戒等等,因見別人不能持戒等等,心生厭恨,是煩惱地獄種。這就是彌陀經上說的見濁,是名染法,染糊塗了。況且有智無智,都是幻心作用,分別為二:同是性空,更有何法可得?世尊昔在燃燈佛所得佛授記,成無上菩提,世尊當時並不取以為勝,因為知道性空。實無少法可得,不過名為菩提而已。所以菩薩必到法無我的時侯,才是罣礙淨盡。
「以無所得故」,這是總結一句,極言上面五蘊、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智得一切本空,仔細推求,實無所得。以上十三句判為法用分,為第四段,說空了之後,般若法用自然啟發,也不受法縛了。
「菩提薩埵」,簡稱就是菩薩,此指已登佛位的明心菩薩,又名開士、大士,又薩埵譯為精進勇猛,堪以荷擔如來事業的人。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他因為依自性的金剛般若,能夠超超登彼岸的緣故,所以有下面實證的受用。我們應該知道修行不是圖利,更不能圖名,名利是生死最毒的藥,名利的心不死,永無出頭的日子。因此因地要正,總要在自性上打算,老老實實,真參實究,決不要在神通奇特,出語玄妙上求,絲毫擋不住生死的。菩薩尚不能離開般若,何況我輩,離了般若之外,更有何法?這是成佛的根本條件,肯向這條法上走的,才是有智慧的人,此生決可成就。
「心無罣礙」,這個心,是毫無罣礙,人空法空,寂滅輕安的大自在心,視世間出世間一切一切皆量等虛空,無有邊際,包羅萬有,了無罣礙。心且不有,罣礙何依?苦厄安在?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心裏既是淨空無見,白天沒有想像,夜間自無亂夢,正如千眼千手,圓照十方,豈有顛倒,凡人恐怖,先有一個得失心,就是有我的果,正是六道生死的種性。如能心空法空,登於佛位,兩個生死已了。菩薩再來世間,是大悲願力,不是業力,自然沒有恐怖,顛倒夢想,都遠離了,到了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境界了。
「究竟涅槃」,這涅槃是清淨的意思。二乘人是有餘涅槃,不是究竟;這究竟涅槃是佛位,名為無餘涅槃,連涅槃亦不可得。所謂成了佛,也沒有成佛的法見。本來涅槃是對生死說的,既本來沒有生死,亦安有涅槃,不過同是個假名罷了。這是菩薩的果德。
「三世諸佛」,無論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統包括三世一切諸佛,不問已成未成,都是一體平等。須知釋迦彌陀是果上佛,我和六道眾生是因上佛,性自平等,所以不可自棄,也不可輕人。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諸佛,也無不由此法門而得無上菩提;一切大智慧,無不由自性佛母所生,生是啟發的意思。這個得,正是無得之得,必得心中了無可得,然後本來的面目斯得。此時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寂然不動,而妙用恆沙,由此啟發,這是佛的果德。阿耨多羅是無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是言佛的意境。你想連佛也不能離此法門,眾生豈可自外,另覓途徑,豈非顛倒!所以不自求而他求,都是因地不正,適以自誤!
以上十句判為果德分,為第五段,是說到果德地位,一切罣礙才算淨盡,才是究竟涅槃,都賴觀空成就,並無別法。又以上可算是上半部心經,專說此法無實。下面再翻身過來說個無虛,金剛經說:.「此法無實無虛。」要人不要執實,也不要執虛,正現般若無住的妙用。若再深一層講,心既不有,法於何依?既沒有法,更談不到無實無虛的了;所以說,涅槃生死等空華。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以下是轉人無虛,點明一知字的妙用。這知字是靈照覺知,表明悟後的意境,彷彿是轉而為有,不知這知字也是法,也是性空,一時的緣生,暫時的法用,即是知而無知,生而不生,所以不明無生的道理,就不能證知真空的道理。前說一空字,是般若的體,此說一知字,是般若的用。所以表般若的至德,無可形容,無可言表,至此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惟有神會,惟有讚歎,正是冷暖自知的時候。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六句是讚歎的辭旬。咒是密意,以決定如是曰咒,如軍令嚴速曰咒。以無所不包謂之大,以無所不通謂之神;以無所不照謂之明,以無可比對無可再加謂之無上;以畢竟平等謂之無等等;空不偏空,有不著有,於寂滅無住的性體中,能啟發恆沙妙用。六祖云: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不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前為無實之體,此為無虛之用;故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你想世上的人,沒一個人沒有罣礙的痛苦,哪一個人能離了佛法,佛法又何曾迷信呢!
以上七句判為證知分,分第六段,要親證才知這個境界,不是靠文字可以得知的。所以得知的必須要真參實究,從自性上用功,經是不過借來考證罷了。總之,心通才是最大神通,但心不空就不能通,不通就不能明,不明則一切智慧被無明所覆,不能啟發。這一分是說心到了真空的境界,自然有許多力量;不是有苦再除,卻使一切苦厄無所依附,根本無苦厄的了,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梵咒本來不許翻譯的,因為怕持的人看了解釋,反而添知見,心亂了。但此經是自利利他的,終不能忘記眾生,離了大悲本願。姑將咒義咯述一二:揭諦揭諦,是說度過去呀!度過去呀!波羅揭諦,是向彼岸度過去呀!波羅僧揭諦,是彼岸大家度過去呀!菩提薩婆訶,是速速證到菩提呀!以上六句判為秘密分,為第七段,只有自已知道,沒法出口的意思。
佛說的三藏十二部,總是說個心,這心經是說心內精華。大凡人有七個心,每每自己不知道的,那六個是六道心,每日流轉勿停,忽而天道心,忽而人道心,又忽而三惡道心,總是無主的逐境流浪心。下等的人,並且不知道什麼是叫做心,中等的人才知道善心惡心的分別心,上等人是多有向上的心,可以得人天的好果。
還有第七個心是空心,是無上的心,是無住的心,是有主的心,是清淨自在的心,這個心不是修證到是不會知道的,連二乘人和權乘菩薩也不會知道的。佛說,微生蟲到處可去,只是火裏不能去。眾生的心到處可緣,只是不肯向般若上去,就是不知道那第七個心。這個心是出世的心,明了這個心,去成佛就不遠了。
眾生在此岸,是六個心,超登彼岸,便是那第七個無心的心,正是毫無罣礙的心了。但人不從六個心上下手,就不能出世,要從煩惱上參透,罣礙上打開,方可成佛,譬如人已落在泥坑裏,必要從泥裏拔出來,所以世法正是出世的資糧。人先要明白煩惱是什麼?還是我的六個心。你且息下了,心空無著,才見那無心的心了。從來修佛道的人,以為是出世看得輕,不值得理他,平時就不在人事上練心,於做人道理全不講究。
孝悌是根本,忠信是法用,是盡人道的根基,正是成佛的本錢。大乘佛法,首重根本,所以能一路直人,一竿到底,中間不會背師忘道,自入歧途。你想五蘊法見都空了,那貪根已斷,名利心又附在何處呢?
所以奉勸世人讀經要照經去做,第一步求得明心的法門,一門深入,見到了實相,自然般若開了,第二步有了辦法,在人事上磨練,掃蕩習氣;此時有進無退,直到成佛。
但此生只可見性成佛,除淨習氣,還得多世,不用功還要遲下去,不過見性後,就世世不退轉了。這個經是文字般若,指示我們的法行;須自作觀行,即是觀照般若;啟發般若後,見到自性,開了智慧,這是實相般若,此實歸宗的唯一的門路,由此永斷無明,了脫生死,文雖二百六十個字,足以蕩空掃有,實證菩提,菩薩與三世佛,均不能出此範圍。此經雖有七譯,經義實是不二,彙萬法以歸一,更破一以歸宗,無心可心,無經可說;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不曾說一個字,就是點明一切性空的道理。
願行者須從自性的道理上會,不要在文字的道理上會,把心空了,才可以和心經相印,是謂印心。講心經竟。
賺錢的十個靈性法則,讀懂財富自然來!
賺錢的十個靈性法則,讀懂財富自然來!
一個人必須嗅覺靈敏,能比別人先嗅到時代的味道,才能夠創造財富。若只是一窩蜂去追逐賺錢行業,反而成功機會較小。了解金錢的靈性法則,讀懂財富自然來。
1、讓別人掙到錢,你才能得到更多的錢
這是先舍才能得,先付出再收穫的道理。買東西的時候砍價不要太狠,要讓別人能掙到錢;有能力償還債務的時候一定要盡快還債,不要等著別人要才去還。
2、佔便宜等於吃虧
不該拿的拿了,不該得的得了,早晚要加倍還回去,這是業力法則。
3、慷慨地付出,坦然地接受
有的人只能付出,不能接受,要知道付出其實是付給自己。
4、每一個人都是你的財神
即便是你付錢給對方,也一定要記得對方是你的財神,你付了錢換來了他的產品/服務,要對他說謝謝你,謝謝你為我提供服務。
5、將內在的匱乏交給神,你獲得自由
發現自己擔心金錢的時候,要大聲的對你的神說“萬能的神,我將內在的匱乏交給你,我獲得財務上的自由”,重要的是要完全的信任你的神,如果又想富有又為沒錢而擔心,那你是不會有錢的。
6、像一個億萬富翁一樣說話
注意你的語言和念頭,消除那些窮人的念頭“要很辛苦才能掙到錢”,“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我總是沒錢”…時刻保持正念。
7、出於需要而不是佔有
別人送給自己某樣東西,雖然自己並不喜歡或併不需要,因為是白來的,就收下來,這個東西沒有體現出真正的價值,它在你那裡就是負能量。
8、喜歡囤積是內心匱乏
看到打折就有購物慾;原計劃買一個但擔心不夠就多買幾個;點兩個菜就夠了偏要在多加幾個,這體現的不是富有而是內心的擔心和匱乏。
9、消除別人有我也要有的自卑心理
人手一部Apple,我也要一個;人人一個LV,我也不能少;由於自卑才需要靠外在的東西體系體現你的價值。
10、你值得擁有美好
去試著做一些你不曾做過的美好事情,一頓美妙的晚餐,一件性感的裙子,美麗的鮮花,做個美甲,裝修房子…告訴自己“我值得擁有美好的一切”。
一個人必須嗅覺靈敏,能比別人先嗅到時代的味道,才能夠創造財富。若只是一窩蜂去追逐賺錢行業,反而成功機會較小。了解金錢的靈性法則,讀懂財富自然來。
1、讓別人掙到錢,你才能得到更多的錢
這是先舍才能得,先付出再收穫的道理。買東西的時候砍價不要太狠,要讓別人能掙到錢;有能力償還債務的時候一定要盡快還債,不要等著別人要才去還。
2、佔便宜等於吃虧
不該拿的拿了,不該得的得了,早晚要加倍還回去,這是業力法則。
3、慷慨地付出,坦然地接受
有的人只能付出,不能接受,要知道付出其實是付給自己。
4、每一個人都是你的財神
即便是你付錢給對方,也一定要記得對方是你的財神,你付了錢換來了他的產品/服務,要對他說謝謝你,謝謝你為我提供服務。
5、將內在的匱乏交給神,你獲得自由
發現自己擔心金錢的時候,要大聲的對你的神說“萬能的神,我將內在的匱乏交給你,我獲得財務上的自由”,重要的是要完全的信任你的神,如果又想富有又為沒錢而擔心,那你是不會有錢的。
6、像一個億萬富翁一樣說話
注意你的語言和念頭,消除那些窮人的念頭“要很辛苦才能掙到錢”,“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我總是沒錢”…時刻保持正念。
7、出於需要而不是佔有
別人送給自己某樣東西,雖然自己並不喜歡或併不需要,因為是白來的,就收下來,這個東西沒有體現出真正的價值,它在你那裡就是負能量。
8、喜歡囤積是內心匱乏
看到打折就有購物慾;原計劃買一個但擔心不夠就多買幾個;點兩個菜就夠了偏要在多加幾個,這體現的不是富有而是內心的擔心和匱乏。
9、消除別人有我也要有的自卑心理
人手一部Apple,我也要一個;人人一個LV,我也不能少;由於自卑才需要靠外在的東西體系體現你的價值。
10、你值得擁有美好
去試著做一些你不曾做過的美好事情,一頓美妙的晚餐,一件性感的裙子,美麗的鮮花,做個美甲,裝修房子…告訴自己“我值得擁有美好的一切”。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心胸決定境界,心態決定命運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實力才有魅力,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為才有地位。
政從正來,智從知來,
財從才來,位從為來!
●觀念比能力重要,策劃比實施重要,行動比承諾重要,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為才有地位。
政從正來,智從知來,
財從才來,位從為來!
選擇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創造比證明重要,
尊重生命比別人看法重要!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學習比學歷重要,
機遇比關係重要,要什麼比做什麼重要!
●智力比知識重要,素質比智力重要,覺悟比素質重要。
方向大於方法,動力大於能力,
做人大於做事!
●思路清晰遠比賣力苦乾重要,
心態正確遠比現實表現重要,
選對方向遠比努力做事重要,
做對的事情遠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成長的痛苦遠比後悔的痛苦好,
勝利的喜悅遠比失敗的安慰好!
●擁有遠見比擁有資產重要,擁有能力比擁有知識重要,
擁有人才比擁有機器重要,擁有健康比擁有金錢重要!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性格決定命運,
生活方式決定健康!
●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觀念,
命運裡缺的是選擇,骨子裡缺的是勇氣,
肚子裡缺的是知識,事業上缺的是毅力,行動上缺的是改變!
●落後是觀念落後,貧窮是腦袋貧窮。
許多人,不是沒有好機會,而是沒有好觀念。
不是不接受新觀念,而是不願拋棄舊觀念!
●信念改變思維,思維改變心態,心態改變行動,
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
要改變命運,先確立信念!
●心態決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動決定生存的狀態。
要想活出尊嚴,展現不凡,
只有改變觀念,敢於和命運抗爭!
●如果事情無法改變,那就改變自己;
如果無法說服他人,那就想法說服自己。
如果山過不來,那人就過去!
●命運不是放棄,而是努力。命運不是運氣,而是選擇。
命運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運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要改變命運,先改變觀念!
●決定今天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對人生的態度;
決定明天的不是明天,而是今天對事業的作為。
我們的今天由過去決定,我們的明天由今天決定!
●制勝不憑體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蹟靠軌跡。
成功不在於是否拿到好牌,關鍵在於能否將手中的壞牌打好。
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哪裡!
●不是井裡沒有水,而是挖的不夠深;
不是成功來的慢,而是放棄速度快。
得到一件東西需要勇氣,放棄一樣東西則需要智慧!
●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
奇正相生,循環無端,漲跌相生,循環無窮。
機遇孕育著挑戰,挑戰中孕育著機遇,這是千古驗證了的定律!
●種子放在水泥地板上會被曬死,種子放在水里會被淹死,
種子放到肥沃的土壤裡就生根發芽結果。
選擇決定命運,環境造就人生!
●懂得如何避開問題的人,勝過知道怎樣解決問題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
選擇順其自然,也許是最佳選擇。
勝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觀念!
●在家裡看到的永遠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
把錢放在眼前,看到的永遠是錢,
把錢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錢的世界。
●給人金錢是下策,給人能力是中策,給人觀念是上策。
財富買不來好觀念,好觀念能換來億萬財富。
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是在人的腦海裡!
●要用行動控制情緒,不要讓情緒控制行動;
要讓心靈啟迪智慧,不能讓耳朵支配心靈。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主要差在兩耳之間的那塊地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好的時候要找一條備胎,
人不好的時候要找一條退路;
人得意的時候要找一條退路,
人失意的時候要找一條出路!
●孩子貧窮是做父母的錯,因為
他小的時候,父母沒給他正確的人生觀。
家長的觀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
●有什麼信念,就選擇什麼態度;
有什麼態度,就會有什麼行為;
有什麼行為,就產生什麼結果。
要想結果變得好,必須選擇好的信念。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思想會變成語言,語言會變成行動,
行動會變成習慣,習慣會變成性格。
性格會影響人生!
●習慣不加以抑制,會變成生活的必需品,
不良的習慣隨時改變人生走向。
人往往難以改變習慣,因為造習慣的就是自己,
結果人又成為習慣的奴隸!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從哪裡來,而是你到哪裡去。
當你在埋頭工作的時侯,一定要抬頭看看你去的方向。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你來自何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遠不會失去自己!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化,任何優勢都是暫時的。
當你在佔有這個優勢時,必須爭取主動,再佔據下一個優勢,
這需要前瞻的決斷力,需要的是智慧!
●提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難,因為解決問題是技術性的,
而提出問題則是革命性的。
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
●觀念改變並未改變事物本身,改變的只是對事物的認識,
但觀念可以改變人,人可以改變世界。
做人最重要的是品格、態度、思想觀念和人生價值觀!
●改變觀念,就是改變可以改變的一切,
適應不能改變的一切。
改變觀念,就是推陳出新,解放思想!
●經驗固然重要,但觀念的正確與否起決定作用。
經驗只能做好現成的東西,觀念則決定長遠的方向。
思維觀念高於工作經驗。
●你能夠成為什麼?惟一限制的就是你頭腦裡的框框,
你的外部世界永遠反映你的內心世界,
要想改善外部世界,必須努力改變內心世界!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
阻擋你前進的不是高山大海,
而往往是自己鞋底一粒小小的沙粒!
●熟悉的習慣,熟悉的路線,
熟悉的日子裡,永遠不會有奇蹟發生。
改變思路,改變習慣,
改變一種活的方式,往往會創造無限,風景無限!
●發生一件事,喜歡它那就享受它,不喜歡它那就避開它,
避不開那就改變它,改變不了那就接受它。
接受不了是你的觀念,別埋怨事情的本身。
●無法改變世界,可以改變觀念;
無法改變事情,可以改變心情;
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可以改變自已的想法!
●無法改變風向,可以調整風帆;
無法左右天氣,可以調整心情。
如果事情無法改變,那就去改變觀念。
●要想事情改變,首先自己改變,
只有自己改變,才可改變世界。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困難!
●別人不明白的時候你明白了,
別人明白的時候你行動了,
別人行動的時候你成功了,
別人成功的時候你富有了。
這就是:超常思維,先見之明!
●聰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準,高明人看得遠。
智者的聲音是愚者的方向,
無法放棄過去的無知,就無法走進智慧的殿堂。
偏見比無知更可怕!
●手指髒了,大可不必把手指砍掉;
帽子小了,大可不必把頭削掉。
證明雞蛋是否變味,大可不必把它全吃掉;
吃個雞蛋味道不錯,大可不必非要認識下蛋的雞媽媽!
●太陽不會因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
月亮不會因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
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於世界就漆黑一團;
蒙住別人的眼睛,不等於光明就屬於自己!
●路再長也會有終點,夜再長也會有盡頭,
不管雨下得有多大,總會有停止的時候。
烏雲永遠遮不住微笑的太陽!
●魚攪不渾大海,霧壓不倒高山,
雷聲叫不倒山崗,扇子驅不散大霧。
鹿的脖子再長,總高不過它的腦袋。
人的腳指頭再長,也長不過他的腳板。
人的行動再快也快不過思想!
●以前認為水不可能倒流,
那是還沒有找到發明抽水機的方法;
現在認為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出來,
這是還沒住到太陽從西邊出來的星球上。
這個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世上本無移山之術,惟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人生最聰明的態度就是:
改變可以改變的一切,適應不能改變的一切!
●億萬財富不是存在銀行里,而是產生在人的思想裡。
你沒找到路,不等於沒有路,
你想知道將來要得到什麼,你必須知道現在應該先放棄什麼!
●命運把人拋入最低谷時,往往是人生轉折的最佳期。
誰能積累能量,誰就能獲得回報;
誰若自怨自艾,必會坐失良機!
●創新就是求新,改革就是求變。
求新不是排斥傳統,而是繼承傳統;
求變不是表面背叛,而是內在蛻化。
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變化的本質就是發展!
●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
只有想不到的人,沒有做不到的事。
想幹總會有辦法,不想幹總會有理由!
●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走對了路的原因只有一種,走錯了路的原因卻有很多。
先知先覺改變一生,不知不覺斷送一生!
●農業社會,人們的時間觀念是習慣面向過去看,
工業社會人們的時間觀念是注意現在,
而當今信息社會,人們的時間觀念是關注未來!
●當今世界進入新經濟時代,
我們面對的是看不見的戰線、沒國界的戰爭、
席捲全球的風暴,因特網是全球巨變的激素,
電子商務將代表世界經濟發展方向!
●世界正發生著一種微妙的轉變,財富資產變得越來越無形,
過去重要的有形的生產和消費,現在真正重要的變成了知識、
智力和觀念.
●互聯網為我們提供的速度是光、範圍是全球、距離是零、
時間是24小時、容量是無限,
互聯網創造的是前所未有的奇蹟!
●互聯網好比是高速公路網,網站就是車,網址就是車牌號,
電腦就是發動機,人就是駕駛員,貨物就是南來北往的信息,
它是信息時代的標誌!
●互聯網對我們意味著:知識改變命運,
網絡改變生活,機會改變人生。
今天互聯網已經擁有20億用戶、覆蓋世界五大洲,
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
●在汽車上可以發信,在火車上可以銀行轉帳,
在被窩裡可以網上購物,時間和地點都不重要了,
買台電腦,租個網站,申請個信箱,就可以做老闆。
●用一個蘋果交換一個蘋果各此得到的仍是一個蘋果,
用一條信息交換一條信息彼此得到的是兩條信息,
網絡具有倍增原理,信息的交換雙方獲多倍收益!
●不要想你不想要的東西,否則你一定得到它;
要思考你想要的東西,這樣你也會得到它。
其實在人生中,要時時須注意自己想要的,
而不總是注意自己恐懼的!
●喜歡追夢的人,切記不要被夢想主宰;
善於謀劃的人,切記空想達不到目標;
擁有實幹精神的人,切記選對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
●不要以為建起城市你就能定居;
不要以為播下種子你就能收穫;
不要以為登上頂峰你就能征服;
不要以為堵住別人的嘴,你聽到的就是讚揚聲!
●把自己當成大樹,便時時有被狂風刮倒的憂愁;
把自己當作棵幼苗,便時時會享受陽光雨露。
青澀,便成長;熟透,便腐爛!
●生活要追求四度空間:寬度、深度、熱度、速度;
工作要形成五動個性:主動、行動、生動、帶動、感動;
人生須明確一個觀念:
只有縮短成功的日月,才能延長享受的時間!
●人人都有兩個門:一個是家門,成長的地方;
一個是心門,成功的地方。
能趕走門中的小人,就會喚醒心中的巨人!
●先長出的眉毛,不如後長出的鬍子長;
先出世的耳朵,不如後出世的犄角長。
智慧不在年齡,傑出不在輩高,後來者往往居上。
●不是街上東西貴,而是你口袋沒有錢;
不是你口袋裡沒有錢,而是你沒有找到掙錢機會;
不是你沒有掙錢機會,而是你腦袋裡沒有致富的理念!
●當你抓住一件東西總不放時,
或許你永遠只會擁有這件東西,
如果肯放手, 便獲得了其它選擇機會。
舊觀念不放棄,新觀念難產生!
●一天八遍鏡子照,也不等於容貌美;
一天九遍講空話,也不等於實干家。
擅長虛誇的人,是穿著一件不遮的紗衣!
●在這個世界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
要求別人很痛苦,那改變自己應該很快樂。
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天下的事有千難萬難,但最難的有兩件事:
一是把別人口袋裡面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裡。
二是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別人腦袋裡!
●懷疑是痛苦的開始,釋疑是快樂的開始。
懷疑固然可以,求證更加重要,
與其長時間的懷疑,不如短時間求證!
●用靈魂撞擊命運,用觀念超越夢想。
現在做什麼並不重要,將來做什麼才重要。
為改變以後的命運,先改變現在的觀念!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之不遠,其憂即至。
禍因多藏於隱微,而發於所忽。
智者避險於無形,明者遠見於未萌!
●最難打開的是心門,最難走的路是心路,
最難過的橋是心橋,最難調整的是心態。
世界上最難幹的工程是改造人的內心世界!
最難過的橋是心橋,最難調整的是心態。
世界上最難幹的工程是改造人的內心世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