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非想非非想處天

非想非非想處,梵名 Naiva-sajjñānāsajjñāyatana,巴利名 Nevasaññānāsaññāyatana。非想非非想乃就此天之禪定而稱之。此天之定心,至極靜妙,已無粗想,故稱非想;尚有細想,故稱非非想。又作非非想天、無思想亦無無想天、有想無想智天、非想非非想天、非有想非無想處天。乃無色界之第四天。此天位於三界九地之頂上,故又稱有頂天。此天之名有三種解說:(一)非如色界四禪及前三無色之明了之想相,故稱非想;非如無想及滅定,故稱非非想。因此地癡闇不明了、不決定,故稱非想非非想。(二)如無色界之第二天,不緣識處,故稱非想;如第三天,不緣無所有,故稱非非想。(三)於無色界第三之無所有處,除識處之想,今又除無想,共捨除想、無想,故稱非想非非想。由上之三說可略見此天之相狀。
 首楞嚴經卷九(大一九‧一四六下):「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又此天之壽量,長阿含經卷二十載為八萬四千劫,立世阿毘曇論卷七則分為三品,此天之下品為七萬大劫,中品為七萬五千大劫,上品為八萬大劫;大毘婆沙論卷八十四則稱八萬劫。〔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經、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俱舍論卷二十八、大毘婆沙論卷一八五〕

無所有處天


佛教中的無色界之第三天。別稱不用處天。系由厭棄空無邊處的虛空無邊,與識無邊處的三世流動無涯際,故修無所有處定而感得此天之果報。此天一如其定,怡然寂靜,不起諸相。
解釋此天得名之由來。
‘問︰此何故名無所有處?答︰此中無我、無我所故。問︰一切地中無我、我所,何獨此名無所有處?答︰無有餘地能令我執及我所執,羸劣穿薄勢力減少如此地者,故此獨名無所有處。’
依《長阿含經》卷二十,此天眾生之壽量,長四萬二千劫。另依《立世阿毗曇論》卷七載,此天可分上中下三品,下品壽量長五萬大劫,中品長五萬五千大劫,上品長六萬大劫,而《大毗婆沙論》則謂其壽量長六萬劫。
在這真正一無所有的國度裏,識無邊處天神們的“無邊之識”似乎成了一種包袱、一種累贅而被進化所逝棄掉了。
它們的生涯,就是活在“什麼也沒有”的永恆心識中。
當它們依著緣起法則而心識產生變化、類似識無處天的神靈時,那麼一個有形或者無形宇宙就會現前。
因為一無所有的狀態,可以讓這裏的天神們說有就有,要無就無。
在這種有、無自在的天國裏,這裏的天神既不含糊無,更不稀罕有;這種有、無自在的能力,使這裏不會再有任何有形或無形的概念了——這時有就是無,無就是有——沒有哪個神會去區分什麼“有”“無”。
它們終其一生活在永遠恒定、寬坦無比的心境上,即便在一個物質時空的原子上住上了所有的這類天神,它們也不會有任何擁擠的感覺。
無所有處天的神有著六萬大劫的壽命,那是一個幾乎無法想像的長遠日子。就生命存在本身來說,再愜意也不過如此了,這種生命進化的高層次裏,除非它們自己生命終了,否則沒有任何災難可以傷害它們。
這種既沒有生命災害又沒有時空災害的國度,除了其中的居民自我警覺以外,否則這是個安全的無藥可救的地方。
無量光和無量壽早已是它們所確認的事,既然一切無所有,那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也沒有,這樣的存在裏,誰還能不認為自己早巳解脫了!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還是被時空和心識兩種“無邊處”所牽絆,而像無所有處天,既沒有空和識的問題,更沒有邊的問題。
這種既無空、識的問題,又沒有邊際問題的大神們,誰還能讓它們覺得自己有無明呢?
一切人類和天神們所能想像到的問題,碰到無所有處天神們的“無”字訣,就像是冰雪碰到了恒星之火一般溶化得無影無蹤了。似乎看來它們已經達到了終級的解脫,其實是所有的問題都被無所有處的“無”禪定之力封藏了起來,並非它們真正沒問題。
一旦到了生命終了,它們“無”不了的時候,所有
罩在“無”下面的問題都全爆發出來,輪回仍然無法避免。
在這無所有處天裏,喜見以它令人難以想像的大智慧,牢牢看清“無”可救藥的病症,越過了淪落的危險之坑,死後投生到無色界宇宙的最高天國。

識無邊處天


佛教二十八天之一,無色界的第二天。即識知天、識處天。指由於憎厭第一天(空無邊處天)之空無邊,乃依轉心緣識所加行之定而得之果報。
【識無邊處天】
(梵Vijn~a^nantya^yatana)
《大毗婆沙論》卷八十四雲(大正27·433a)︰
‘雲何識無邊處?如契經說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是名識無邊處。(中略)但以加行名識無邊處,如施設論說。以何加行修識無邊處定?由何加行入識無邊處定?謂初業者先應思惟清淨眼等六種識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識相,以先思惟無邊識相而修加行,輾轉引起第二無色定,故說此名識無邊處。’
關於此天之壽量,《長阿含經》卷二十謂二萬一千劫,《立世阿毗曇論》卷七謂此天下品為三萬大劫,中品為三萬五千大劫,上品為四萬大劫。《大毗婆沙論》卷八十四謂其壽為四萬劫。
空無邊處天是以無邊的時空為生命的存在形式,而識無邊處天,生命是以沒有邊際的心識活動而存在,這是一種一切有形俱泯、唯有心識的無邊存在形式。
在娑婆宇宙中,這裏的生靈是真正的全知者。
它們在無所不知的全知體驗中,不再有任何苦樂可以動搖它們,也不再有任何問題能難得住它們,宇宙中一切的一切它們猶如胸有成竹、瞭若指掌。
這裏的公民不像空無邊處天的神們還得依著無形無對立的禪定力量起觀才能達到“知道”——識無邊處的神們的禪觀,生來就已經超越了無形的束縛。
既是全知,這種生命還有什麼可挑剔的呢?
識無邊處天神們對無所有處天和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存在是不瞭解的;它們的識至少還得受制於“無邊”,存在心識與無形“無邊”的摩擦;另外它們的全知對絕對的形而上,也並不知道。當它們生命終了時,生死的根本種子照樣全盤爆發。
但在生命仍能以識無邊處的禪定穩住時,無論如何,它們都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生命存在形式。
對有形有色的生命來說,會因為有形而受制於有形、因為有色而受制於有色,但像識無邊處天這種連形狀都消失的天神和天國,會有什麼有形的東西能障礙得了它們呢?它們的存活真所謂是“來無影去無蹤”了。
縱然像識無邊處天這種已是全知、似乎已屬全能的無色天神國度,依舊不能使喜見迷失,由這點看來,我們就不能不衷心讚歎佛陀在他的前身依然是這樣的了不起。
後來,佛陀將長壽天國列為佛法的八大難處之一,其中的主因就是,這些天神們活得太久了,讓它們個個誤以為自己已經得到永生!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覺,明明是活得長,卻誤認自己已得永生,僅只是這個錯覺,就可能讓它們墮落到萬劫不復的惡性生命迴圈中。
喜見則在識無邊處天死後,投生到更高層的天國——無所有處天。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1空無邊處天由來

《大毗婆沙論》卷八十四曾敘述此名之由來(大正27·432c)︰‘但以加行故名空無邊處,如施設論說︰以何加行修空無邊處定,由何加行入空無邊處定?謂初業者先應思惟牆上、樹上、崖上、舍上等諸虛空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空相,以先思惟無邊空相而修加行,輾轉引起初無色定,故說此名空無邊處。’《楞嚴經》卷九雲(大正19·146c)︰‘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又,此天已無色蘊,故無方處。至於此天的壽命,《長阿含經》卷二十說是一萬劫;《立世阿毗曇論》卷七分之為上中下品,下品一萬七千五百大劫,中品一萬八千五百大劫,上品二萬八千劫;《大毗婆沙論》卷八十四說是二萬劫。
空無邊處天:厭形色之身,思無邊之空,作空無邊之解,所生之處曰空無邊處。於色界中,以方便力,滅種種色,出色界獄,但見虛空無邊,故名空無邊處天。
喜見下一世要去的無色界宇宙已經不再依賴能量或者物質的存在而存在了。生命在這裡,也與外在的時空高度相合。或者說,這裡的宇宙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宇宙——如果以我們人類的眼光來看的話。
換句話說,這裡宇宙與生命的存在,是純精神性的,時空與生命是高度同質的存在。
四禪天之上是四空定(四種依空而入的禪定)構建的宇宙: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2四空定壽命

這裡的生靈的壽命之長,更是久遠得超乎想像:
空無邊處天,壽命二萬大劫(約9032000000000萬年);
識無邊處天,壽命四萬大劫(約18064000000000萬年);
無所有處天,壽命六萬大劫(約27096000000000萬年);
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約36128000000000萬年)。
依四空定建立的這四種時空屬於無色界,已經沒有物質能量的存在,連最細微也沒有,只有心識和時空,也就是說,只有純粹的精神、真空和時間。

3詳解

空無邊處天國,是娑婆宇宙整個物質、能量的全部消失(所謂的“暗物質”在這裡也不見了),只有一片真空(整個娑婆宇宙,也只有這裡是真正的“真空”,我們人類現在所謂的真空,其實充滿了更細微的物質粒子——暗物質)。所以,依這整個空間的存在來叫它空無邊處天。
空無邊處天向上一層的“時空”,準確來說只有“時”沒有“空”,連真空或者說空間也不存在了,這就是識無邊處天。它是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相續不斷的存在,只是時間這單一一維的存在,依此生靈的心識相續不斷,所以,稱這裡為識無邊處天。
再往上一層,連時間這一維也不存在了,“什麼都沒有了”,但是心識還在。為什麼呢?因為感覺到什麼都沒有了是還有感覺的——生靈還“感覺到什麼都沒有”的感覺,這就是無所有處天。
再往上一層,到生靈們連感覺“什麼都沒有”的感覺也沒有了,就進入了非想非非想處天。此處生命與“宇宙”的存在就只有微細的“這個”單一念頭,也就進入了唯一的單一作用力,就定在那裡。這就是無色界的最高“時空”,也是我們娑婆宇宙三界的最後一處。佛教為了說明對人類來說這麼難以想像的存在,只能勉強地用“非想非非想”這樣一個並不簡單直接的詞來形容。
從非想非非想處天開始,就是我們娑婆宇宙產生和建立的過程。非想非非想的存在一旦發生“這個”單一念頭的變化,就會首先產生時間,接著是空間,再接著是能量,而後是我們人類所瞭解的物質。
就這樣,一個次元時空、一個次元時空地往下演化,整個娑婆宇宙的時空和生命就衍化了開來。
依我們人類現在瞭解的科學知識來說,非想的存在,相當於“宇宙大爆炸”前存在的那個無限小的、即不存在時間、也不存在空間的“宇宙奇點”。在這一“宇宙奇點”中,卻包含了時、空、能、物質的全部存在資訊。
一旦“宇宙奇點”擴展開來,發生“宇宙大爆炸”,時間、空間、能量、物質就會先後產生出來。
對佛教來說,說明宇宙與生命“這樣的知識”並不是它的立意所在。所以,對修行的人來說,這個“知識體系”還必須與修證緊密結合。
依修行來說,這是還滅的過程,是破的過程。從欲界的粗定,到色界的四禪,再到無色界的四空定,四禪八定就是依次從物質相、能量相、空間相、時間相、心識相破起,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的非想非非想處定,只剩下心識本身的單一存在。
如果連這一單一存在也破了呢?
那麼你成佛了。
可非想非非想處天真的是往上一步,就能成佛了?
答案是:理論上再往上一步就能成佛,實際上這基本上辦不到。

至於原因,讓我們來看喜見求索的結果。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消災除障至寶--大白傘蓋心咒 (蓮祈上師主唱)



[大白傘蓋佛母在藏密的形相一樣,有一千隻手,一千隻眼睛,只是祂的形相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稍有不同,不同在哪裡呢?祂左手持著一個傘蓋,右手有一隻手是無畏印,一樣有­很多的頭。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共有十一個頭,大白傘蓋每一層頭都有三個面(三個臉)­,很多層,這是在形相上不同的地方。]
[大白傘蓋佛母是釋迦牟尼佛所變化出來的。最早的時候是由於天上的戰爭,阿修羅王跟帝­釋天的戰爭;阿修羅王到帝釋天的地方跟天帝作戰,天帝戰敗了,就是帝釋天失敗了,祂就­跑、跑、跑,跑去求釋迦牟尼佛趕快解救祂們。釋迦牟尼佛就從祂的頂上出現了佛母,就是­現女神像的佛母,這個女神像就是無敵佛母,無敵—沒有人能夠抵抗的佛母。祂拿著大白傘­,右手是無畏印,出現很多尊的佛母,同時,釋迦牟尼佛就唸大白傘蓋佛母的心咒;祂一唸­,所有的佛母就變成很威猛的形勢,把整個帝釋天全部把它遮蓋起來,所有阿修羅的軍隊,­全部就退兵,沒有辦法攻打帝釋天。
因為有大白傘蓋佛母的咒,跟大白傘蓋佛母的出現,就把阿修羅王給祂退走了;這個原因就­是釋迦牟尼佛頂出現大白傘蓋佛母,用祂的傘蓋遮止了整個帝釋天,回遮了整個帝釋天,讓­阿修羅的軍隊沒有辦法進攻,所以祂退兵了。這個就是大白傘蓋佛母的由來,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頂上變化出一個傘蓋,做一個回遮帝釋天的一個動作。
原則上是這個樣子,大白傘蓋佛母祂本身的這一種威力,當然無敵。...]
[那麼修這一尊有什麼好處?跟護摩有什麼好處呢?一個國家如果在跟別的國家戰爭的時候­,那麼佛教徒他修「大白傘蓋佛母法」,是可以保護自己的國家,做為保護自己國家的作用­,可以遮止。那修行人修大白傘蓋佛母呢?同樣的可以遮止所有不好的咒語,咀咒啊!降頭­啊!人家的攻擊啊!敵人的攻擊啊!可以把自己的業障消除掉,可以遮止自己的業障,可以­遮止自己所有的災難,可以遮止別人的攻擊,可以抵抗外來的所有的侮辱,所以修這一尊主­要有息掉災難的作用。
另外,祂那很大的、光明的力量,可以消除病業。你在有病的時候修大白傘蓋佛母的話,祂­的光明可以消除所有的病業。另外,有很多災難祂都可以給它回遮,所以是屬於大回遮母。­大回遮母就是把所有不好的,全部遮止在外面,讓你自己的身心能夠得到安樂。還可以息災­,有災難來了,你修大白傘蓋佛母,祂就把這些災難遮止到外面去。自己有業障,祂也可以­把業障遮止到外面;自己有病業,祂的光明可以消除你自己的病業,還有息災的作用。
那麼敬愛的作用呢?你修「大白傘蓋佛母法」,像一個傘蓋把你遮住了,外來的一切的所有­的口業呀!譭謗呀!全部在大白傘之外,你自己就很平安。還有很多的災難:地震啦、水災­啦、火災啦、風災啦,因為你修「大白傘蓋佛母法」,一樣可以遮止這些災難的發生。
因為是佛本身的頂所化出來的大白傘蓋佛母,所以祂一樣可以接引幽冥的眾生,以祂的光明­接引幽冥的眾生到佛國去。因為祂有回遮的力量,所以很多的怨敵也會退散,因此大白傘蓋­的威力也是無窮的。..]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釋迦牟尼佛心咒




「嗡‧牟尼‧牟尼‧嘛哈牟尼耶‧梭哈」
----------------------------------------­----------------------
山上廟裡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前來拜佛的人絡繹不絕。

鋪在山路上的石階開始抱怨:"大家同是石頭,憑什麼我被人蹬來踩去,你卻被人供在殿堂­?

"佛像笑了笑:"當年,您只挨六刀,做了一方石階,而我經歷了千刀萬鑿之後,才有了現­在的形狀!" ——

今天的坎坷,是為了塑造你自己的未來。

========================================­====
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
得與失、榮與辱、起與落,這些東西,你在乎的越多,心裡就會越痛苦。
你捨棄的越多,內心就會越清靜。
分擔別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
拿出自己的溫暖,可以得到別人溫暖的饋贈。
這就是愛的神奇力量。
放不下、心底無愛、閒得無聊,這些都是增長煩惱的根源。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正面心能量》



 【最大的魅力不是成功,而是責任】

1.最好教育不是灌輸,是啟迪;最快腳步不是跨越,是繼續
2.最慢步伐不是緩慢,是徘徊;最寬道路不是大道,是坦蕩
3.最險的道路不是陡坡,是陷阱;最大幸福不是得到,是擁有
4.最貴財富不是金錢,是健康;最棒祝福不是將來,是現在。


【成功者的8個心態】

1.學習的心態
  我們都知道這點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生存下來。這一點無需多言。

2.歸零的心態⋯⋯

  第一次成功相對比較容易,但第二次卻不容易,原因是不能歸零。

  不歸零就不能進入新的財富分配以及心智再生,就不會有持續性發展。這是很多自我懷疑的成功者需要加強的。重新開始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勇氣,但關鍵還是心態。

3.積極的心態
  事物永遠是陰陽同存,積極的心態能把壞的事情變好,消極的心態能把好的事情變壞。不是沒有陽光,是因為你總是低著頭;不是沒有綠洲,是因為你心中一片沙漠——這就是悟性,要知道當今的時代是悟性的角逐。

4.付出的心態
  不願付出的人,總是省錢、省力、省事,最後把成功也省了。

5.堅持的心態
  要知道,堅持的心態是在遇到坎坷的時候反應出來的,而不是在順利的時候。

6.合作的心態
  合作是一種境界,合力不只是加法之和,1+1=11再加1是111。這就是合力。但第一個1倒下了就變成了-11,中間那個1倒下了就變成了1-1。成功就是把積極的人組織起來做事情。

7.謙虛的心態
  有句話,謙虛是人類最大的成就,越飽滿的麥穗越彎腰。

8.感恩的心態 
  感激周圍的一切,包括坎坷、困難和我們的敵人。事情不是孤立存在的,沒有周圍 的一切就沒有你的存在,要對一切感恩。

  也許,當我們開始自我懷疑的時候,可以對照一下,真正的成功來自內心的堅定。任何時候,如果你確認具備了以上的心態,並時刻警醒自己,你一定會是自己心靈的巨人。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避免以己度人

避免以己度人
  度,是揣度、推測的意思,以己度人,就是指以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別人。我們總以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別人,自以為是卻總是做錯事。也許在工作中,你也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去揣測他人的想法,然後再做出判斷。事後發現跟你預計的不盡相同,甚至謬之千里,運氣好的時候可能互相寒暄一下,一笑而過了;運氣不好的時候帶來的後果可能是非常嚴重的。
  以己度人是阻礙換位思考的最大攔路虎,一個人如果習慣於以己度人,是很難順利地開展工作的,更不用說成就成功的事業和人生了。我們知道,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對問題的思考和看法也就不相同,如果你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的身上,自然會招來別人的反感。畢竟,你所想的不一定就是對方所想的。所以在工作中,千萬要記得,不要輕易地以自己的觀點來模擬對方的思維,要做的就是學會換位思考。也就是說,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對方的想法。
  勿以己度人,別人的思維與你不同
  換位思考,就是要求我們做到“到位、不越位、不錯位”,否則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其實以己度人,就是一種錯誤的換位,是一種“想當然”的思維方式。
  有一天,蘇東坡在和佛印禪師學習坐禪,無聊地直打呵欠,而反觀對方則是極其平靜、認真地念著自己的經。突然一個想法躍進了蘇東坡的腦海,是不是有什麼能夠激怒他的?於是,蘇東坡有意地問禪師:“我打坐形狀像什麼?”禪師說:“像是一尊佛。”禪師反過來問東坡:“我打坐像什麼?”東坡回答:“一堆牛糞。”他之所以這麼回答,是想以此來刺激禪師。
  回家之後,蘇東坡高興地告訴蘇小妹說:今天我占了禪師的便宜,他看我像是佛,我看他像是牛糞。小妹說:你才是那個被占便宜的人呢,你自己罵了你自己。心中有佛的人看別人是佛,心中有牛糞的人看別人才是牛糞。
  由此可以看出,以己度人的思維方式是極為可笑的。不過,正面含義的“以己度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要我們在工作中,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也不要去強迫他人去接受。
  不到位的換位思考,就是反面的“以己度人”,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的身上,以自己的思維來猜測他人的思維。在日常工作中,以己度人也成了很多人都難以超越的羈絆,比如,人們總以為天下人都有傷人之心,所以當他們看到真誠的行為,只會懷疑那些人是不是有企圖。要知道,你的需求不一定就是他人的需求,你的想法也不一定就是他人的想法。這種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只會加重事情的嚴重性,對人對己都無利。
  避免以己度人,是指在我們需要瞭解別人的想法、做法時,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對方的觀點和想法。工作中,無論是領導或者是員工都有著各自的要求和想像,也許一個領導會這樣想:作為一個員工,你的上司無論是什麼樣的就都應該去接受;對待工作,你就應該付出全部的激情。只有這樣,公司的前景才是光明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個領導就犯了“以己度人”的錯誤,用自己的心思去猜測對方,認為自己怎麼樣,別人也會怎麼樣對待自己。其實,試想一下,你的渴望有時同時也是對方所渴望的,你想讓員工多多理解自己,而員工也恰恰想讓你多多理解他們,他們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作為領導有沒有真正地去關心過呢?
  只要轉換一下思路,敞開胸懷,放平心態,換個思考方式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你將會發現,一切都是美好的。
  人和人之間都是一樣的,你並不比別人高貴,別人也不會比你卑賤多少,都是一樣的血肉,承載一個靈魂。所以,在你覺得對方該怎麼樣時,不妨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一下自己。如果只是從自己利益角度出發,也許一時的得利,心花怒放,似乎占盡所有便宜。但是,相信某一天,你也會抱怨別人曾經抱怨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