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色與空

色與空
物質存在的總稱為「色」,唯識宗將「色」分為五根、五境、法處所攝色等十一種。「色」的相對面是「空」,若將有質礙的叫作「色」,那麼無質礙的便是「空」;若將有形體的叫作「色」,那麼無形體的便是「空」;若將可以累積的叫作「色」,那麼無法累積的便是「空」;若將有得有失的叫作「色」,那麼無得無失的便是「空」。「色」與「空」二者皆心體之用,若將心體以一圓球表示,則空、色與心體的關係,可以用五個球體模型表示。

一、凡夫分分秒秒在現實生活中忙碌,因此心中是以「色法」為重,有則謂得,無則謂失,患得患失,不知所終,可以用一個黑球來表示。


二、若是體會到人生的無常,對世間法起大厭離,走入羅漢道,一心歸到無想定,及非想非非想定,其價值觀自然與凡夫大不相同,心中是以「空法」為重,可以用一個白球來表示。
 

三、若能體會到「空,有」皆是自性所起的作用,不執著於有,也不執著於空,可以用黑白球為代表。其中空的一面,可詳細分為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廿空甚至無量空。當處在不同深度的「空」境界中,所面對的色法,必然也是隨之改變。也就是說,這十八空,就隱含著十八「不空」。例如「內空」隱含著「外不空」,「外空」也隱含著「內不空」,「有為空」隱含著「無為不空」,「無為空」也隱含著「有為不空」。凡此皆為菩薩境界。


四、若是知道了色與空不僅相對,而且色中有空,空中有色,二者相融,現大神通,此為大菩薩境界。可以用一個太極球來表示。


五、等到色與空兩者皆能超越,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用色而不落於色,用空又不落於空,此為佛境界。可以用一個淡色的太極球來表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