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名得道,實無所得。」是老子《太上清靜經》其中一句靈文,老子注解是;「可是雖然稱為得道,實在是沒有得到什麼。」我以前不明白為什麼得道會是沒有得到什麼!難明白個中玄機。後來看了又看,終於明白其真義,是因為道法自然,人只有回歸自然,才能順應大道,《道德經》第二十八章「複歸於嬰兒」,老子認為人只有在嬰兒時期才是最接近自然。《道德經》第十章「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老子注解是;「你能夠專守先天的元氣,如嬰兒赤子一樣,保全天真柔和的本性嗎。」《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這個「損」,是指一切後天意識,七情六欲,執著,妄想,分別,貪嗔癡三毒心,人只有為道,日漸損去那些無明煩惱才能回歸自然,物我兩忘,八風不動,後天返先天。正如佛說:「天下眾生皆是佛子,本性是佛。」人為天上九六原靈,見《天堂遊記》,所以人本來就源自於天,故得道只是重返無極先天大道,所以老子說:「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太上清靜經》雲:「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老子注解是;「看到虛無的天空也是虛幻的,連這個虛幻,都能看破以及看空的話,就是一切都沒有了。既然知道一切都沒有了,心性之中還有什麼可以存在呢。本來都是一切假相而已,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假相的,我們就要連這些假相,都不要執著,連假相都不執著了,就是一片靜止的狀態。」可是,因為人一落於後天,就被一切無明煩惱障礙致迷失本性,如何破除我執,回歸自然。上星期我道觀乩文有雲:「成仙成佛先成人」,就是說人先要成人才能成仙成佛,內修性命,外積功德,三皈五戒十善,九美八德,還是做得不足,做得不夠好,只有立願,因為只有立願才可以鞭策自己不斷精進,如地藏王菩薩的願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